產經解析-今年引領股市上漲的兩大動能是否延續?
近24年前,美國聯準會(Fed)主席葛林斯潘提出「非理性繁榮」一詞,藉此形容股市漲幅可能脫離現實的情況。如今來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表現,但全球股市卻從3月底開始一路上漲,直到9月中才拉回整理,這樣的漲勢合理嗎?投資人該如何看待後市?
聯博認爲,在刺激政策與低利率的強力支撐下,這波上漲某種程度上其實是合理現象。投資圈有句名言說:「別跟聯準會作對。」意思是指,遇到利率下降、各國央行寬鬆貨幣時,除了部分資金會流入股市外,也有助提振經濟活動,連帶推升企業獲利能力,進而支撐股價。
回顧過去六個月,各國央行紛紛採取規模空前的寬鬆貨幣與財政刺激方案,挹注流動性到金融體系。成熟市場國家央行自封城以來,陸續將利息調降至歷史低檔,並祭出量化寬鬆措施,例如擴大資產負債表來購買公司債與政府公債,救市力道甚至高於金融危機時期。
除了成熟市場持續推出刺激政策外,相對快速走出疫情的中國,在經濟復甦的背景下,預計會維持目前的寬鬆力道,並保留政策空間以因應不時之需。此外,中國將於2021年啓動「十四五規劃」,一般而言,過去每次五年計劃的第一年,中國往往會推出具有戰略意義的大型基礎建設方案,資金需求料將龐大。
但這麼大的刺激政策規模,資金都往哪去了?實際上,這些資金並未轉化成資本投資,主要還是轉往儲蓄,部份則流向股市。
這些非常規的財政與貨幣措施會持續多久呢?8月底,各國央行陸續決議將利率長期維持在低檔。其中,聯準會改採平均通膨目標機制,以2%爲目標值。由於通膨率已有一段時間低於2%,聯準會未來幾年可能讓通膨率持續高出2%,纔會開始升息。
一般而言,通膨攀升時,債券殖利率也會跟着上揚,反映投資人爲了抵銷通膨風險而要求更高的報酬。但目前環境下,聯博預計各國央行將透過資產負債表壓低長天期債券殖利率,使得殖利率曲線走平。
在貨幣寬鬆、大規模財政刺激、控制殖利率曲線的背景下,聯博認爲,投資人應該持續青睞潛在報酬空間較高的股票。此外,低利率會導致用來評估股票價值的折現率下降,進而推升股票評價。
然而,萬一通膨率開始上升呢?聯博認爲,隨着疫情導致經濟衰退,失業率將居高不下,產出缺口也將提高,通膨率在目前市況中難以大幅上升。雖然生產力持續改善,但消費力道因爲儲蓄率增加與就業保障隱憂而減弱。
此外,中國經濟結構正在轉型,經濟成長力道將轉弱,但更具長期支撐,對全球大宗商品需求料將降低。即使全球正在醞釀貿易戰,但製造業者仍在尋找低成本的解決方案。倘若全球化趨勢式微,且貿易戰升溫,通膨率預計會上揚,但目前尚未發展到如此局面。
那麼,後續股市是否有機會持續上揚?聯博認爲,股市攀升有幾個必要條件,包括: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出現正面進展 (目前似乎進展順利)、持續寬鬆貨幣政策、大規模的財政刺激力道。現階段而言,這些條件仍舊成立。
但在美國總統大選,以及中國與歐美國家之間的關係可能惡化等潛在利空影響下,波動性預計將維持高檔。股市成長引擎集中在幾檔超高價股,分散度不足也是隱憂之一。9月份的股市表現可以當作一個警訊,未來可能會進一步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