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雙週刊/劉政鴻霸道 大埔事件五大不正義
爭議三年的苗栗竹南大埔事件,在拆除最後四戶後,看似告一段落。但在這過程中的許多荒謬行徑,已讓社會的公平正義飽受摧殘,對日後土地徵收案將產生何種效應,以及人民的權益該如何落實保障,後續隨之而來的衝擊,將不可忽視。
苗栗縣政府爲開發「竹科竹南基地特定區計劃」,7月18日強行拆除張藥房等四戶,而在隨後的抗議行動中,警方執法過當逮捕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及多位學生,包括導演、學界、律師及民間團體都站出來譴責。
「今天拆大埔,明天拆政府」也如野火燎原般成爲最熱門的抗議標語。
臺灣到處有土地徵收,大埔事件之所以特別受到關注,原因從中央到地方,在這過程中有太多荒謬行徑,而這些引發的衝擊,就如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助理教授蔡培慧所說:「政府拆掉的不只這四戶,而是拆掉臺灣民主制度的基石。」
人民如果不追討以下這五大不正義行徑,未來就會上演更多大埔事件。
一、都市計劃 炒作土地
竹南大埔案被質疑最多的,就是假公益之名、行炒作土地之實。苗栗縣在「竹科竹南基地特定區計劃」描述的開發目的是:「滿足竹科竹南基地擴建所需用地需求,創造優質產業與生活環境」;但真相又是如何呢?
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指出,苗栗縣以竹科竹南基地飽和爲由開發,但竹南園區根本沒有飽和。而特定區內的「園區事業專用區」只要22.5公頃,卻開發136公頃,其他八成五是住宅、商業、公共設施。
也就是說,特定區開發真正目的是做都市計劃、不是科學園區。就算如此,依內政部資料,苗栗縣既有都市計劃已供過於求, 爲何還要做都市計劃?
而苗栗縣長劉政鴻在今年6月27日苗栗縣議會也說,大埔開發案可幫縣府賺進二十幾億元,等於直接承認大埔特定區開發,看中的就是土地利益。
爭議愈演愈烈,國科會在7月25日發出聲明,指特定區計劃是苗栗縣政府自己開發的,與科學園區沒關係,這個聲明也一針見血地戳破苗栗縣政府的謊言。
爲了開發特定區,苗栗縣政府區段徵收竹南鎮大埔里、頂埔里等地農田及住戶,但區內有23戶不願被徵收,2010年6月9日縣府怪手毀田,導致朱家72歲阿嬤仰藥自盡,引發近年來最大規模的反徵收抗爭。
二、言而無信 何以治國?
事後前行政院長、現任副總統吳敦義爲平息爭議,在2010年8月17日做出「所有建物及基地原位置保留、農地集中規畫」承諾。隨後內政部營建署也依吳敦義承諾,在12月28日都市計劃委員會完成保留程序。
然而因苗栗縣政府反對,在地方、中央都委會幾經周折,2011年5月10日內政部都委會推翻先前結論,包括區內張藥房等四戶無法保留。幾度爭取無效,這四戶在今年6月收到縣府公文,限期7月5日前自行拆遷。
徐世榮表示,當時如果不是吳敦義這個承諾,抗爭不可能平息,政府這種「頭過身就過」的狡詐心態,引發副總統、行政院長的誠信危機,更動搖政府與人民的互信基礎。行政院隨後更以警力驅逐在大門前靜坐的人士,讓這起抗爭事件持續加溫。
而在馬總統及中央官員口徑一致將大埔事件定調爲地方事務後,苗栗縣處理手法愈來愈誇張。先是7月8日在地方舉行千人支持縣長說明會,接着7月11日在四家平面報紙刊登頭版廣告,向張藥房家喊話:「未來發生嚴重交通事故誰來承擔?」
劉政鴻強調,刊登廣告是要把話說清楚,不過苗栗縣政府這種拿着縣民納稅錢「公審」縣民的手法,且如同動用「私刑」,進一步醞釀社會不滿的氣息。
社會累積許久的不滿情緒,在7月18日全面引爆,苗栗縣政府趁大埔四戶北上總統府陳情時,動員八百名警力同步拆除這四戶。
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張藥房」,這個家經兩度徵收只剩六坪,怪手兩三下就拆得一乾二淨,晚上十點彭秀春回到家,看到家不見了,呆坐在地上喃喃自語:「我的家,我昨天還坐在這裡,現在家不見了。我只是一個拿鍋鏟的家庭主婦,爲什麼今天被政府欺負到這樣子…。」
四、趁人之危 濫拆民宅
劉政鴻則說,選這個時間點拆屋是「機不可失」,因爲可降低抗爭。立委吳宜臻則認爲,縣府趁屋主不在家動手拆屋,這是「趁虛而入、趁人之危」。
而這種趁屋主不在、形同偷襲人民住家的作法令人不齒,民衆自發性抗議行動在各地引爆,把握馬吳江劉出席公開場合的「機不可失」,用不同方式表達不滿。
苗栗縣政府在整個拆屋過程,不但手段粗暴,還以公權力惡整人民。以張藥房爲例,7月3日收到縣府公文,指張家如果不限期遷移屋內物件,縣府就要代爲執行,且註明代執行費24萬兩千元,請張家限期匯入指定帳戶。
五、惡整人民 反覆凌遲
而縣府要賠償張家的土地徵收費剛好也是24萬兩千元,當農村陣線於23日在臺北凱道舉行記者會批苗栗縣政府惡整人民後,內政部地政司隨後發佈新聞稿,指縣府那24萬兩千元代執行費只是預估,實際估算後是3萬三千元。
苗栗縣工商發展處副處長黃智羣表示,會重新發公文給彭秀春,不過因爲張藥房已經拆了,公文暫時不知發到何處,會先公告。
彭秀春聽到這件事後嘆了一口氣:「政府要搶我的家就搶我的家,還向我收錢,要算多少就算多少,這不是強盜政府是什麼?」
整體而言,大埔事件體現的是土地徵收的不正義,唯有改正這些不正義,才能讓土地徵收迴歸公共利益、必要性與人民自主的精神。
蔡培慧說,未來將持續推動《土地徵收條例》修法,最重要是落實聽證制度,讓人民與政府有公開辯論的機會,如此才能讓土地徵收回到民主憲政正軌,保障每個人的基本人權。(本文節錄自430期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