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失落世代下的臺灣曙光

財訊雙週刊龔明鑫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

/前言/我們也陸續看到青年自主聲音的表達,在被主流媒體刻意淡化下,這些聲音雖然微弱,卻是那麼堅定,從都更、反核四、質疑兩岸政策到反媒體壟斷,在在顯示,青年們雖然還不清楚他們要什麼?但卻很清楚表達,他們不要什麼。

前幾天,歐盟統計局(Eurostat)公佈了去年十一月份歐洲的就業概況,其中,歐元區十七國失業率升至一一·八%,再創一九九五年數據序列展開以來新高,歐盟二十七國的整體失業率則維持一○·七%,失業人數超過二千六百萬人;歐元區青年(二十五歲以下者)失業率達二四·四%,歐盟則爲二三·七%,比三月份二二·六%,足足又增加一個百分點。

過去,我們總喜歡戲稱日本以往二十年經濟低迷期間,爲失落的年代,別懷疑,二十年後,會有人稱這一世代的青年爲無辜、無奈及失落的世代,歐洲青年如此,其他國家又何嘗不是?美國青年失業率一六·四%,雖比歐洲狀況來得好,但不在就業、教育培訓的所謂「啃老族」,依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估計,已達青年人數的一五%,若以美國青年勞參率五○%估算,這些啃老族是失業青年人數的兩倍。

更驚人數據是,去年十月世界銀行公佈《二○一三年世界發展報告》,指出全球約有兩億人處失業狀態,其中七千五百萬人是二十五歲以下的青年;更駭人的是,其報告指出,有六·二億青年是處於「閒置(idle)」狀態,這些人既未就學、受訓,也未就業,也沒有在找工作,簡單來說,這些青年幾乎不知該何去何從,而這數目幾乎是正在找工作、但找不到工作青年人數的八倍以上。

猛印鈔票 經濟資源提前耗盡

無論是兩倍,或是八倍,都顯示青年失業率只是青年就業惡化的最輕微表象而已,更嚴重的問題在於青年idle。不僅如此,全球青年未來發展機會也正不斷惡化中,最嚴重的,就是全世界政府正快速地把未來經濟資源提前耗盡,大量地印鈔票,扭曲了現在與未來資產的價值,使沒有初始資本的青年更處於弱勢;而超額的財政負債,未來也都將落於他們的肩頭,更諷刺的是,對於這些政策,他們幾乎完全沒有置喙的餘地

全球普遍現象如此,若看到個別國家,這樣的問題將更嚴重,例如,希臘西班牙超過五成的青年失業率,已造成這兩國較有工作意願的青年外流德國,這樣的現象未來將拉大兩國的競爭力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結構問題,是「大人們」的貪婪與無知造成,卻要青年去承擔,所以我才說這一世代青年是無辜、無奈及失落的世代。

回頭看臺灣青年失業的問題,去年十一月青年失業率爲一三·四一%,雖仍較歐美來得低,但卻是亞洲主要國家中最高者,同時,相較於整體失業率四·三五%,達到了三·○八倍,這個倍數幾乎可以排上全球前五位,也就是說,在臺灣的青年,相對整體社會更爲弱勢,爲何如此?當然與教育體制以及產業結構過於依恃他國有關,但更關鍵的是,臺灣青年對於未來的茫然感、不確定感,比起其他國家更嚴重,上自國家未來定位兩岸關係,到產業走向、自身可以努力的方向,不僅青年不清楚,但誰又清楚呢?別說參與,連想要問都無處可問。

就我們已經超過不惑之齡的人而言,對於前景也沒什麼好惑與不惑的了。但對於青年,他們不能不知未來,否則無從努力起,這也就是爲什麼,在馬英九總統的「總統與青年有約」座談會,有些青年會想要知道,大學生怎樣求職、兩岸是否統一、經濟如何復甦等問題,可惜這些問題都被「行前會議」過濾掉了,回答這些問題,有那麼困難嗎?除非不知道答案

青年發聲 臺灣前景一道曙光

或許有些人認爲,臺灣青年起薪二十二K是最應優先處理的項目,但個人認爲,起薪與起始工作高低不是關鍵,重要的是需要有一個可以想像的前景。

但目前,臺灣出現了沒有前景,但執政當局卻又不願共同討論的奇怪現象,國是會議不開,與青年對話避重就輕,顯然這個體制,「大人們」所刻畫的想像,已與青年脫節,因此,我們也陸續看到青年自主聲音的表達,在被主流媒體刻意淡化下,這些聲音雖然微弱,卻是那麼堅定,從都更、反核四、質疑兩岸政策到反媒體壟斷,在在顯示,青年們雖然還不清楚他們要什麼?但卻很清楚表達,他們不要什麼。

記得,二十年前臺灣的學運,打破了威權體制,二十年後的今天,我們又感覺到一股比當年威權力量更大的勢力,想要框限及壟斷臺灣的發展,臺灣青年學子,再次發聲。我們不是一直在找臺灣未來的希望與曙光嗎?這些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