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孟軒/「食」在不安心
文/蔡孟軒(臺大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民進黨「髮夾彎」政策不斷,讓民衆深感不安,蔡英文選前,提出食在安心的政見,但現在卻變成「食在不安心」,拿全體臺灣人民的健康作爲籌碼來談條件,並且企圖隱瞞核災食品的真相;民進黨過去一直反核,現在卻要讓核災地區的食品進入臺灣,不可能一方面大聲反核,堅持零污染,另一方面卻鼓勵大家購買核災食品,這是什麼邏輯,立場前後矛盾,實在非常諷刺!日本東北輻射污染地區生產的食品是否可食本身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問題,應交由專家去定奪。這種事情如果用政治來解決,是一場災難,小英政府不該製造讓民衆不安心的事。農委會不能用「進來的食品,大家也不一定要買呀!」這種不負責任的話來掩飾真正開放核災食品的目的。確實,我們當然可以不買呀!但可以保證我們吃不到這些核災食品嗎?
日前(11/18)上午王育敏委員、李彥秀委員、張麗善委員、賴士葆委員、曾銘宗委員、蔣萬安委員、陳宜民委員召開「強烈反對日本輻災食品進口」公聽會,並邀請到曾任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現爲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的郝龍斌副主席、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孫璐西名譽教授及師範大學化學系吳家誠教授以及親臨與會探討,從專家學者角度看我們爲什麼要強烈反對日本輻災食品進口。幾位專家學者的意見如下:郝龍斌副主席表達訴求強烈反對進口,民進黨不能一方面反核及主張非核家園卻又從核災地區進口有可能核污染的食品,這不是髮夾彎什麼纔是髮夾彎!從食品安全角度要考慮兩件事情,一、食品是否真正安全,二、民衆心理上會不會受到恐懼的威脅,政府除非完全溝通與證明食品絕對沒有問題,不然不該進口進來臺灣。
王育敏委員表示,臺灣有7成5民衆反對核災食品進口,而且臺灣還沒準備好,邊境人力與設備不足,沒有能力把關與檢驗輻射食品。另外,臺灣與日本並沒有簽署司法互助,沒有相關配套無法究責。吳嘉誠教授表示,臺灣技術層面達不到檢驗標準,民間沒有實驗室,學術界的實驗室也幫不上忙,食品有放射源,進入身體後很難查得到,屆時怎麼罹患血癌、白血病等疾病都不知道,召開公聽會就是希望讓剩下那25%支持的國人也來反對。陳宜民委員表示,病毒、化學污染物與輻射就是致癌的關鍵,當人造核種進入身體內將永久存在放射源,DNA將突變,短則四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孫璐西名譽教授表示,核能所的目的是爲了保護與監測核電廠,非用來食品檢測,若將人力移轉或調派,那麼我們核電廠監測工作將人力吃緊。並且質疑沒有絕對需要爲何要進口核災地區的食品。
蔣萬安委員表示,民進黨全引用日本的數據,將核災食品區分高風險與低風險,究竟是怎麼評斷與分區該標準?臺灣與日本司法互助的問題,該怎麼究責?並且質疑臺灣檢驗人力不足的問題。臺灣爲何要承受日本核災食品,究竟小英政府與日本交換什麼利益。曾銘宗委員表示全力反對進口日本輻災食品,政府不能用其他利益來交換,以目前海關的能力,是無法逐批抽驗完全的找到問題食品。張麗善委員表示這是是非對錯問題,不能一邊喊非核,一邊吃核災食品,立法將更嚴格把關,替臺灣民衆把關。
另外,小英政府不斷告訴大家,歐盟開放核災食品輸入,全世界僅剩臺灣和大陸不開放。殊不知歐盟較少進口日本食品,小英政府只點名大陸與臺灣不開放,卻不說韓、港、澳等都沒開放核災食品進口,美國則是採負面表列,未開放項目進口立即銷燬。至於,政府非要開放日本核災食品進入臺灣的原因有什麼呢?想必是爲了強化臺日關係,這是外交問題。川普當選美國總統,重返亞洲政策將面臨重新檢討,東亞戰略情勢丕變,再加上TPP確定告終。在大陸壓力下,臺灣被邊緣化的趨勢將更爲嚴峻。駐日代表謝長廷評論川普當選時就表示,面對保護主義跟孤立主義擡頭,臺灣應利用臺日關係因應新的變局。相信沒有人反對臺日實質關係應該更緊密,但要拿國人健康做籌碼嗎?非要開放核災食品進口,才願意進一步實質關係的友邦,是可以信賴的朋友嗎?口口聲聲愛臺灣的民進黨,怎麼碰到了日本就轉彎,竟然顧慮到福島地區居民的生計,若真是愛臺灣,怎麼不顧慮臺灣漁民的生計以及衝之鳥礁我們的權益?如果只是爲了能在APEC峰會中,讓宋楚瑜與日本首相安倍見上一面,握個手讓記者拍照,就要臺灣陷入核災食品的風險當中?再者,日本是全世界公認把非關稅障礙發揮到最淋漓盡致的國家,因此,對於這次日本核災地區產出的產品,很多國家都以過去日本對待進口產品的手段,以齊人之道還治齊人,唯獨我們卻要這麼輕易開放進口?希望小英政府能夠慎思、慎言、慎行,不要把民衆的食安變成外交示好的工具,讓臺灣民衆「食」在不安心!
●作者:蔡孟軒,臺大國家發展所碩士,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