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因疫生恨下去了
旺報社評
掃描QR code參與線上討論
大陸新冠疫苗全民接種計劃即將啓動,廈門臺協開始接受當地臺商、臺人登記接種,並比照大陸民衆享有免費待遇。陸委會針對臺人接種大陸疫苗的質疑和提醒,引起了國臺辦數次痛批,過去一年的疫情已讓兩岸民意徹底撕裂、深陷敵意螺旋,難道疫苗議題又會重新點燃兩岸的怒火?
不同於去年疫情爆發之初,令人猝不及防,致使兩岸危機管控機制幾近失靈,對於疫苗議題,雙方政府本應有充足的時間、空間來進行認真研究和規畫,但政治糾結阻礙了這一進程。當然,疫苗接種與認證是個相當複雜的問題,兩岸政治之爭只是一個面向,政治問題與技術難題的交纏,如何迴歸科學、迴歸常識、迴歸人性,纔是最困難的部分。就民衆而言,便利纔是最重要的。
首當其衝的,是疫苗在兩岸官方的認受性問題。大陸疫苗能否得到臺灣官方認可,以及臺灣所用疫苗大陸是否承認,這既是技術問題,也是政治問題,既需要兩岸溝通協商,也需要兩岸建立共同標準。臺灣研製疫苗目前尚在試驗階段,所採購外來疫苗基本上都獲得國際廣泛認可。大陸並未排除承認在臺接種疫苗證明,以便利臺商、臺人來往兩岸,蔡政府卻搶着把「醜話」撂在前面,稱現行法規均不承認大陸疫苗。
不過,只要仔細一想,就知這種說辭根本經不起推敲。臺灣既然已經加入COVAX全球疫苗分配機制,假如大陸國產疫苗被納入COVAX,難道臺灣要硬着頭皮不承認這個「國際標準」嗎?難道只會接受COVAX中完全沒有大陸背景的疫苗嗎?除此之外,美國輝瑞(Pfizer)、德國Biotech與大陸復星共同研製生產了mRNA疫苗,在歐美的全民接種計劃已啓動,這說明大陸藥廠也獲得歐美認可與授權,臺灣還會「鴕鳥般」硬把這類疫苗排除在外嗎?
大陸疫苗的三期實驗報告已陸續在國際主流醫學期刊發表,一些國家也大量採購大陸疫苗,部分已經投入接種。臺灣社會對大陸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確有不小疑慮,再加上新冠疫苗接種屬於重大公共政策,政府更要爲民衆生命健康把關。但政府是否應在這方面「超前部署」,提早研究或評估承認部分納入國際機制、或被國際社會廣泛認可採用的大陸疫苗的可能性呢?從目前陸委會、衛福部相關人士的措辭來看,政府毫無部署,只有上綱上線的政治表態。
兩岸疫苗互認只是最基礎工作,接下來需要評估的,是疫苗接種後的互免隔離。這也是許多在陸臺商、臺幹、臺生最關心的問題,更是決定兩岸交流能否實現蔡總統口中「疫後逐步恢復」的關鍵。由於疫情境外輸入壓力極大,加上變種病毒來勢洶洶,兩岸官方都不敢貿然取消或放寬入境隔離檢疫的規定,這一點完全可以理解。但以目前情勢來看,唯有一把鑰匙才能解開兩岸交流之鎖,就是「核酸陰性證明+疫苗接種證明+抗體陽性證明」憑證,而這恰好是與兩岸疫苗的接種率、保護率密切相關。
目前爲止,大陸官方尚未公佈已接種疫苗者減免入境隔離的政策安排,讓很多往來兩岸的臺商、臺幹擔心不已。他們普遍有頻繁出入境的需求,本就屬於大陸疫苗的優先接種對象,既然國臺辦、地方政府已經將臺胞納入優先免費接種人羣,那就應該儘早與大陸衛健委等部門協調、制定配套政策,若今後民衆能提供上文所述的「1+1+1」憑證,可單方面先取消或減免從臺灣入境大陸的隔離時間,以便利兩岸民間交流恢復,這纔是做好、做實、有效的「惠臺政策」。同樣,蔡政府也需研究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這也是對大陸、對兩岸關係的務實善意表達。
一年前的1月13日,正值民進黨贏得總統、立委選舉的敏感時刻,北京還是透過兩岸既有聯繫機制,邀請臺灣專家赴武漢考察,爲蔡政府提前預判、超前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據。此後,無論是武漢包機,還是千里送藥、安排血友病童返臺,儘管遭遇強大輿論和政治壓力,兩岸仍然有辦法、有管道交換訊息、展開協調。
轉眼間已經一年,兩岸不能再「因疫生恨」下去了!兩岸政府、有識之士應該從過去經驗中汲取教訓,擱置政治分歧,儘快確立以疫苗爲合作點的共同議程,這是拯救兩岸關係的最後一線生機,公道自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