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承受之重? 臺南高分院:中石化需獨自負擔損害賠償

臺南分院宣判,中石化要賠償1億9157萬多元,經濟部免賠。(圖/記者林悅攝)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纏訟多年的臺南前臺安順戴奧辛污染國賠案,臺南高分院進行二審宣判,針對判決指出經濟部非中石化股東董事,無須負擔戴奧辛污染賠償,不僅當地居民大表不滿連聲抗議,面對中石化需獨自負擔所有損害賠償之責,中石化表示無法接受,將上訴到底。

中石化指出,當年因經濟部的政策被迫與臺鹼公司合併,政府民營化後已獲得180億元的鉅額股權交易收益,卻將應負的整治污染、及損害賠償責任移轉給中石化,中石化從未於前臺鹼安順廠當地製造、生產或從中獲利,更無污染環境情事,只因30年前併入前臺鹼安順廠污染土地,就被迫概括承受這項歷史共業,中石化公司實爲經濟發展歷史及政府政策下之受害者,不論基於憲法要求之法治原則社會公平原則,經濟部都該擔負起前臺鹼安順廠相關之義務與責任。

中石化指出,大法官於2013年11月15日作成釋字第714號解釋,「系以爲上開污染行爲之行爲人規範對象。至污染行爲人之概括繼受人是否承受其整治義務,非屬係爭規定之規範範疇。」;林錫堯大法官釋字第714號解釋協同意見書,即開宗明義認「係爭規定系『行爲責任』之規定,而非『狀態責任』之規定」,並認如無法律明文之規範,不得命第三人負連帶清除責任。

中石化公司因特殊原因成爲概括繼受人,與土污法之污染行爲人之定義不同。既然大法官認同中石化公司本來就不是污染行爲人,現在竟要單獨承受着所有的義務與賠償,此判決結果嚴重違反公平正義,中石化將持續進行司法救濟,以捍衛公司所有股東應有之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