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臺獨清單的實與虛
旺報社評
掃描QR code參與線上討論
香港媒體報導大陸擬製定「臺獨分子清單」,《環球時報》暗示蘇貞昌在列,蘇貞昌迴應「不屈服」,媒體解讀「北平模式進行中」。這個話題在臺灣並未引起太多關注,卻戳中大陸輿論的興奮點,去年陸媒製作的「臺獨撲克牌通緝令」又廣爲傳播。大陸媒體的激情會不會傳回臺灣,因而掀起新一波民粹衝突?兩岸和解的希望會不會因而更黯淡呢?
大陸此刻拋出「臺獨清單」似乎有跡可循。今年5月大陸人大委員長慄戰書在人代會報告上,罕見將「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勢力」列入人大工作任務,陸方不具名「權威專家」解讀,陸方要從法律層面作出更細緻的對臺安排。兩會閉幕後的《反分裂法》15週年座談會上,人大法工委主任沈春耀透露,人大將進一步「完善有關法律制度,爲早日解決臺灣問題作出新貢獻」。
陸方的「臺獨清單」有可能是接續上述脈絡,仿照處理《香港國安法》的方式,從法律層面(如增修反分裂法細則、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發佈所謂通緝令等)反制臺獨的又一個重要動作。不過,相比《香港國安法》生效後,「槍桿子」和「刀把子」盡在北京手中,港獨和泛民派政治空間被極大壓縮,香港貓鼠政治遊戲乃告終結,但臺灣問題本質上與香港不同,臺灣內有完整主權與治權,外有美國支持。
不過,不破不立、先破後立、大破大立,「破」與「立」是相互依存、轉化的關係。看得出來,北京很想複製香港經驗,以「重拳」打破僵局,促使民進黨政府與臺獨切割,進而恢復兩岸正常的互動往來。從另一種角度善意理解,大陸開「清單」還是爲了在「和統」與「武統」之間再劃下一道紅線,如此一來,北京就不需時常因臺灣個人或政黨的言行,面臨是否啓動《反分裂法》中「非和平手段」動武的難題。
北京需要從長遠的戰略角度思考,兩岸關係究竟更需要「破」還是「立」?自2008年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開啓協商合作以來,無論是ECFA等23項協議,還是兩岸公權力實質對等互認、馬習會,兩岸關係都處於「立」的過程。蔡政府上臺後否認九二共識,「破」這一筆帳當然算在民進黨頭上,但大陸是否有必要隨民進黨起舞,繼續一「破」到底,讓兩岸和平發展無法回頭?
兩岸關係不需要「破」,而是需要堅持不懈地「立」。大陸十四五規畫的涉臺段落,大篇幅都用在促進兩岸經濟合作、融合發展,這就是「立」的積極訊號,是爲兩岸水到渠成的和平統一奠定基礎、創造條件的必要工作。至於「破」的面向,川普即將黯然下臺,蓬佩奧「臺灣不屬中國」只是謝幕前的自白,拜登政府很大機率將重新迴歸對臺模糊路線。既然最不確定的美國因素將「破」,現在最需要反而是「立」,也就是兩岸重建溝通、重建信任。
北京需要思考的另一個問題是,透過「臺獨清單」打擊臺獨,美其名曰「迎頭痛擊」,但這究竟是一記「實拳」還是「虛招」?同樣以《香港國安法》作爲參照,北京事前保密到家,不透露一絲風聲,一宣佈便震撼中外,此乃「實拳」。但「臺獨清單」提前放話,消息源《大公報》隔日刊發評論稱,大陸提出清單問題意在警告川普政府和蔡政府「不要輕舉妄動」。如此看來,「臺獨清單」難道只是大陸對蓬佩奧「臺灣不屬中國」的回擊,到頭來還是對臺文攻的老套路?
兩岸問題錯綜複雜,認清「虛」與「實」相當重要。兩岸之間的互嗆、批駁、法律戰、資訊戰、艦機鬥法,都是低階的戰術層次,本質上都是「虛招」。大陸對全球經濟的主導、兩岸經濟的合作、社會的融一,纔是「實」的一面,也就是從中美實力消長的結構性變局中,如何讓兩岸走向心靈契合的大戰略。
大陸領導人說過,會尊重臺灣人民選擇的道路與體制。保障言論自由、尊重表達不同意見的權利,既是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應有之義,也是臺灣人民珍惜的價值。民進黨政府不談統一,但也不會推動法理臺獨。那麼,時間是在大陸,只要堅持和平發展,臺灣民衆一定能做出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