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肺炎下的股市─臺灣需要甚麼樣的理財商品

新冠肺炎農曆年前蔓延開來,全球各地確診和死亡人數居高不下,疫情高峰期一再後延,讓經濟景氣蒙上一層陰影投資消費進出口或經濟成長數據的表現,各項數據下修壓力極大。

反映最直接的當屬股票市場,快速走跌的同時,與防疫題材有關個股異軍突起,鋒芒壓過權王臺積電、股王大立光,許多個股都設法找題材,紡織股從原料着手,轉投資公司生產菌棒的臺塑化,都想搖身一變,化身爲「類防疫概念股」,既可避免在此波股市走跌時遭受波及話題熱的話,還可以吸引短線資金的關注。

也有些個股時來運轉,股價走揚全不費工夫。例如印刷類股中的花王,連續多日出現漲停板行情,但此花王非彼花王,等到大多數人搞清楚狀況,花王也上重訊提醒大家投資前要驗明正身,股價則以暴跌回應;之前因每股淨值快要跌破2元,面臨下市命運富邦VIX,同樣在此波股市修正中,得到喘息的機會

臺股一向標榜利率全球股市中數一數二,爭取投資人的認同,但此波修正過程基本面表現好壞並非重點副業投資的神來一筆可以吸引資金的目光;只要取個好名字,比辛苦經營成果,在股價上的反應更直接,讓人無話可說。

這就是臺灣投資的現況資本市場在驚恐之餘的表現,令人莞爾一笑,但還是要嚴肅面對這樣的現實,尤其正在汲汲營營的爭取資金回臺,要推出「媲美星港財富管理方案」的金管會,必須理解,臺灣市場的非專業投資人,理財決策衝動草率,必須打造一個相對適應這樣投資性格的市場,重要性更勝於找了多少資金回臺投資。

更進一步說,臺灣市場的商品不缺話題性,缺的是穩定且紮實的報酬。長期的低利率環境,確實把許多人逼到資本市場上,這些人無法忍受過低的報酬,但對於股市的風險也是敬謝不敏。折衷的方案,就是以金融股爲主的存股風氣大盛,臺灣50這種一籃子權值股的ETF受到青睞。

隨着高齡社會到來,如何讓不想一夜致富、手握大筆財富,但缺乏豐富理財知識與判斷力的投資人,可以有更多容易入手、報酬合理的「類固定報酬商品」,這比正在股市上點燃討論的「類防疫概念股」重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