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從RCEP 遙想鄭和下西洋

全球矚目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15日簽署,在反全球化風潮美國缺席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下,RCEP將讓中國利用此一空窗期,在「一帶一路」上挺進以突破美國封鎖,並取得制定國際經貿規則的主動權挑戰西方強權亞洲長年的主導地位

中國與南亞、南亞的經貿文化交流甚早,但中國上一輪展現強國之姿,要追溯至600年前的鄭和下西洋,在明朝中央支持下,中國艦隊30年間七次出航,航跡遍及東南亞、印度,遠抵阿拉伯、非洲東岸

國力鼎盛,鄭和一行掃清包括麻六甲地區的海盜後,彼時新興的帖木兒帝國正痛擊印度的德里蘇丹王國,但帖木兒威勢僅及陸上,鄭和艦隊所向無前,南海、印度洋阿拉伯海任其馳騁。

鄭和出航的政治與宣慰任務,因中期後貿易份量大增,讓中國成爲各國最大的出口市場,舉凡絲綢、陶瓷、茶葉大受歡迎。學者推估,鄭和下西洋帶來的貿易利益,遠超宋元時期市舶司收入的10多倍。影響更深遠的,奠定華人數百年來在東南亞的根基。然隨着明清厲行海禁,中國勢力瞬即退出東南亞與印度洋,地理大發現後的葡、西、荷、英等西方列強趁機拿下當地海權,進而宰制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諸國

時隨境遷,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戰略,聯合相關海陸沿線國家進行結盟,並藉此突破近年經貿上遭美方圍堵壓力。作爲「海上絲路」要衝,中國率先拉攏東協雙方貿易投資近年大幅提升。

如今中國聯合東協搭建RCEP舞臺,意圖重拾丟失數百年的大國榮耀,也爲中國今後籌組類似區域聯盟開啓一個好頭,預告今後全球以美、中爲首所推動的區域經濟結盟對抗戲碼拉開序幕

尤其時間點上,川普上任後推動「美國優先」,美方動輒「退羣」,包括2017年退出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儘管稍後日本領頭重組CPTPP,但無美國支撐,對抗RCEP終究欠缺幾分底氣,因此拜登上臺後,何時、如何重返亞太以應對中國挑戰,成爲觀察重點。

此外,印度2019年底退出RCEP後,日本爲防止中國勢力膨脹仍斡旋爲印度留了巧門。中、美如何施力爭取印度支持,也惹人關注。

印度洋海面依舊波浪粼粼,600年前,位於印度西南側的科澤科德(Calicut,昔稱古裡)曾是中國艦隊補給與貿易要地。每逢艦隊泊港,當地貴族商人總熱情前來交易,雙方在岸邊手腳比劃議價,最後擊掌成交再不反悔,鄭和在此立碑留念。1433年,鄭和在第七次出航途中於古裡病逝,僅隔69年,達伽馬所率葡萄牙艦隊繞過非洲好望角,抵達印度後攻陷古裡,開啓西方進略亞洲先聲。

稍加想像,若中國在鄭和死後仍持續航行,東西文明或提早在印度洋或東南亞海面上相遇,而不必等到300年後。若此,近代亞洲所遭受的西方壓迫史,能否從而避免或減輕,遺恨不必留存至今日?當然,歷史不能重來,但總以某種似曾相似的情景勾起記憶。以中國爲首的東方新生勢力正師法前人故智,嘗試聯合多方挑戰原有世界秩序。昔日鄭和艦隊劃開海面的浪聲已逝,但歷史今日又掀起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