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戰為原則 維持現狀確保兩岸和平
美國國防部日前公佈年度「中國軍力報告」,也是拜登政府任內最後一次報告,內容指出,中國大陸不斷加強對臺各方面的施壓。圖爲五角大廈空照圖。美聯社
美國國防部日前公佈年度《中國軍力報告》,這也是拜登政府任內最後一次報告。內容指出,中共不斷強化對臺灣在外交、政治和軍事上的施壓,以逼迫臺灣談判,同時也將目標設於在二○二七年達成武統臺灣的能力。
兩岸關係紛紛擾擾幾十年,近年來隨着中美關係惡化,臺灣採取「親美抗中」的政策,加深了海峽兩岸間的矛盾,中共軍機擾臺、環臺軍演等已成常態,臺海也被國際媒體喻爲全世界最危險的地區之一。
細究兩岸的走向不外三種。第一是「維持現狀」,在和平相處的前提下各自發展。第二則是「文統」,也就是對岸採用圍堵打壓等各種手段,限縮臺灣在國際上的空間,讓外資有所疑慮而不願投資,從而影響臺灣的經濟與外交,最終促使臺灣走上談判桌,接受統一。
最後一種就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武統」,以戰爭來決定臺灣未來。一旦走上軍事衝突就有很多不同的事態,首先如果美國不出兵協防,以臺灣的軍事實力將難以對抗中國大陸之侵略。即使美國出兵,面對的是遙遠的路程,遠水能否能救到近火還不得而知。而戰爭結果不外是臺灣勝利抑或兵敗,前者臺灣將走向獨立,後者則是被統一。但不論是哪種狀況,臺灣都將淪爲戰場,遭受炮火催殘,軍民傷亡慘重,產業停擺,社會失序,基業盡毀。烏克蘭就是最好的例子。即便最後贏了戰爭,國力大爲損傷,尚需天文數字的重建費用。這不是我們所願看到的。
因此我相信絕大多數國人都希望能維持現狀。然而要維持現狀並非單方面說了算,一定要雙方有共同意願才行。兩岸基於憲法與現況,原本就是「互不承認主權,但也互不否認治權」的矛盾關係,然而就是因爲這種矛盾所產生的模糊地帶,才讓雙方有運作的空間。就像過去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框架下,創造了一個讓雙方都能「擱置爭議,相互諒解、務實協商」的共識基礎,進行交通、經貿、學術等交流,維持平和狀態。事實上兩岸並不是非黑即白,還是有很多合作的空間,雙方透過互助增加互信,才能避免兵戎相見。
另一方面,目前的親美抗中政策看似有美作爲靠山,但過分操作等於在兩強間選邊站,長遠來說並不是臺灣國家安全之福。臺灣夾在中美兩大強權之間,很容易就成爲美國牽制中國的戰略棋子,過度親美抗中、以美國馬首是瞻時,就可能被中國大陸視爲挑釁,即使未有「謀獨」之實,但也有可能因「倚美」而成爲箭靶,承受戰爭的後果。因此爲了避免觸動彼此的敏感神經,減少不必要的怨懟或衝突,「親美和中」應是較爲理想的作法。
更何況即將上任的川普總統本質上是一位生意人,對於未來的中美臺政策會如何處理目前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一定是以美國的利益爲出發點。最近剛剛以百歲高齡過世的美國前總統卡特,任內對臺灣之作爲大家都還記得,前車可鑑,我們不能一味相信美國而將自己的命運交付他人,兩岸的問題需由我們自己用智慧來解決。
雖然現階段我們還是會持續購買軍備、強化國防,但政府應該要以「避戰」做爲最高原則,加強雙方溝通、增加互信交流、維持友誼和平,讓臺灣永遠是個宜居樂業的寶島,讓兩岸人民能夠同享和平的紅利,纔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