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兩岸避戰 才能和平保臺(譚傳毅)
總統蔡英文喊出「備戰才能避戰、能戰才能止戰」口號,把「抗中保臺」教條改成了「和平保臺」。圖爲中共殲-11掛4枚導彈逼退美機,最近距離才6米。(圖:美國國防部)
最近出現了幾個熱門名詞:避戰與備戰,可見臺海情勢實在不妙。到底是避戰還是備戰,AIT臺北辦事處長孫曉雅一錘定音:「避免戰爭是所有政策制定者、利害相關者與外交官的共同責任。」
領了旨,蔡總統接着喊出「備戰才能避戰、能戰才能止戰」口號,把「抗中保臺」教條改成了「和平保臺」,這個Tone跳得未免太快。
避戰的前提是「知難而退」
我們必須先搞清楚,到底國軍能不能戰?如果能戰,備戰纔有意義,如果不能戰,那麼就要避戰。我們這才發現,講了多年的「恃吾有以待之」就是句不可「恃」的謊言與「叉話」,原來,「吾」啥都沒有。
《吳子兵法‧料敵》:「見可而進,知難而退」,意思是如果敵衆我寡、且地形不利,不可與之戰,當急退以避之,則可保全軍隊,這是知難而退的意思。
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12年》:「見可而行,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左傳‧僖公28年》:「允當則歸」,又曰:「知難而退」。此外,《唐太宗李靖問對》:「不戰在我」,意思是若敵衆我寡、敵強我弱、兵勢不利,彼或遠來,糧餉不絕,皆不可與戰,宜堅壁持久以敝之。
可知,避戰的先決條件是「知難而退」;而國軍正是犯了「不知難而進」的毛病,高調唱出重層嚇阻與防衛固守的交響樂,政客嘴巴從不吝惜吠出挑釁的言語、也從不與時俱進檢討敵我軍力早已失衡的現實,作出「知難而退」(避戰)的國防政策。這是民主政治的悲哀,政客和軍人都要獲得政權、贏得選舉、保住官位、討好百姓,說出騙死人不償命的謊言。
爲什麼「吾」啥都沒有呢?原因很簡單,國軍空有一身武力,但根本就嚇唬不到(嚇阻)解放軍、更不敢對解放軍動武,只能乖乖的等候解放軍動手。結果大家都知道,一旦解放軍動手就是「終戰」,我們連還手的餘地都沒有。
遠程武器就能解除國軍武裝
解放軍對於遠程武器(導彈、火箭炮、巡弋飛彈、極音速飛彈、精確制導炸彈等)的發展不遺餘力,面對這些武器,連美軍都很忌憚。
去年8月份解放軍開始圍島封控演習之後,美軍雷根號航母打擊羣立即撤離到本島1000公里之外,意思就是避開解放軍的導彈,國軍在導彈火力覆蓋之下,更顯無力。到了這個危急時刻,國軍還宣稱「恃吾有以待之」,豈不是自欺欺人?
一般認爲,解放軍所擁有的東風系列導彈至少2000枚以上,甚至於美軍估計可能高達5000枚以上。無論是真是假,解放軍火箭軍在對臺動武方面必然發揮極大的功能。
問題來了,解放軍火箭軍將會發射多少枚東風彈道導彈?答案也很簡單,解放軍必先確立攻擊目標,有了目標,就可決定發射東風彈道導彈的數量。
東風系列彈道導彈的特徵是射程遠、威力大、精度高,但是價格也很貴,並不是所有的目標都適合使用東風系列導彈,若以極音速導彈攻擊單機或單艦等小目標,就太划不來了。一旦出動東風系列導彈,必然是附加價值高的目標。
在許多情形之下,動用較廉價的火箭彈系統就能夠解決問題。現在解放軍的火箭彈系統型號種類繁多,原本火箭軍導彈能夠打擊500公里以上的目標,但是在100到500公里之間卻產生了真空區,陸軍必須自己解決這個問題。
這就出現了火箭彈系統,而且隨着火箭彈射程越來越遠,已經達到了驚人的500公里,而且還具備慣性與衛星備導引能力,大大的提高準確度,火箭彈與導彈的區別越來越模糊,用以打擊固定目標再適合不過。
解放軍首款遠端制導火箭彈系統是在2004年研發的「衛士-2」,爲何是在2004年?因爲當年中國已經發射第一期4顆導航衛星,但只能用於中國大陸周邊,之後開始部署第二與第三期44顆導航衛星,完成全球定位導航建設,爲解放軍遠端火箭炮打下了基礎。
解放軍遠端火箭彈系統發展出一系列產品,例如PHL-191、「火龍-280A」等,它們部署在大陸東南沿海,火力覆蓋全臺。不難看出,這種武器就是針對我西部的固定目標例如機場而設計,幾乎可以取代東風-11彈道導彈。
除了導彈和火箭彈,可以打擊本島的武器還有攜帶巡弋飛彈和精確制導炸彈的轟-6、以及各式戰鬥機的對地攻擊武器。
值得一提的是高空氣球。高空氣球可充當超低軌道衛星,其軍事用途包括:通信中繼、情報蒐集與偵察監視(ISR)、阻滯我軍防空、導引解放軍打擊、裝載炸彈攻擊等。氣球平臺居高臨下,具有對地觀測的優勢。
打擊目標管理
一旦解放軍發起打擊,最可能在第一波遭受攻擊的目標如下:指揮中心、加固機堡、港口與碼頭設施、飛彈陣地。
第一,軍事指揮管制中心。目前國軍完全沒有建立扁平化矩陣式指揮架構,摧毀一個指揮所對於國軍戰鬥力的影響是毀滅性的。更致命的是,國軍指揮中心都是固定的,無法遂行「機動化」指揮,只要摧毀指揮中心,所屬部隊基本就喪失戰鬥力了,而且指揮層級越高、影響也越大。
由於國軍指揮中心是固定的,爲了提高生存力,目前國軍採取的方式是加固。但是掛載鑽地彈的東風導彈,將可摧毀加固的指揮中心;即使沒有掛載鑽地彈,以東風-16導彈超過1噸的彈頭重量、以及500公斤高爆彈,可炸出一個籃球場的大坑。
第二,戰機加固機堡。我空軍一共建設了40多個加固機堡,是解放軍重點打擊物件。以2枚導彈攻擊1個加固機堡,只需百餘枚導彈。解放軍打擊我空軍一直有兩種說法:其一,在地面就消滅我戰機;其二,保留機場設施、但摧毀我戰機。
持第二種看法的人認爲,未來武統戰爭時,解放軍空軍還是要使用機場設施,毀了機場設施(例如跑道),自己的飛機反而無法起降。無論如何,若我空軍戰機還能夠起飛,那就空中見了。
第三,港口與碼頭設施。有點類似機場,解放軍將可能摧毀軍港,保留民用港口,因爲解放軍海軍自己也要用,就像諾曼地登陸之後一樣,必然搶下瑟堡作爲後續部隊登陸之用。
但是,以導彈打擊軍艦比打擊戰機的難度要大,因爲軍用艦艇採用隔艙水密設計,這就要求必須做到精確打擊。目前火箭軍東風-15/16/26導彈在衛星系統的支援下,能夠精準打擊航母等移動目標,打擊泊港艦艇更容易。還是以2枚導彈攻擊1艘軍艦,100多枚導彈即可解決海軍作戰艦艇。
第四,飛彈陣地。國軍從美國引進了少量愛國者-3飛彈,對於解放軍的東風15/16和戰機具有相當高的攔截率。對於愛國者-3飛彈,解放軍可能祭出極音速飛彈例如東風-17或東風-100,先行拔除「刺蝟」。
其它還有天弓和雄風飛彈營,不幸的是,這些部隊都是固定陣地,不難被拿下,即使採取分散部署,在偵察衛星和高空氣球的監視之下,以無人機和戰鬥轟炸機也能夠有效毀傷。
至於空軍防空飛彈陣地和雷達站也是固定目標,而且缺乏有效的防護能力,如果解放軍以遠端火箭炮和反輻射飛彈攻擊,比東風導彈的成效比更高。對於裝甲部隊也是如此,以無人機攜帶反坦克飛彈攻擊、或以火箭彈打擊集中在基地的裝甲車輛,作戰效率也很高。
避戰而後談判
總的來講,在解放軍遠端武器同步打擊之下,將可能解除國軍武裝,大概只剩下準備打城鄉戰的部隊。
試想一下,在這波打擊之下,假設海空軍以及裝甲部隊陣亡了數百人,對於臺灣人的心理影響是多麼的大!光是醫院接納傷者以及遺體處理的能力就大有問題。這就是國軍「知難而退」的估算,要有這種心理準備,才能面對真正的避戰。
軍隊是無法面對避戰的,因爲根本就避免不了,只能硬幹或投降。在不開第一槍、不放第一炮的前提之下,豈不是讓國軍坐着捱打?就算國軍開第一槍,能繞得開解放軍的報復?
在戰死與投降之間,是外交談判的空間,也就是政客擅長的地方。民進黨政府再怎麼討厭中共政權,都必須和他們談,再怎麼憎惡九二共識,也必須放在嘴巴里,畢竟九二共識是和大陸談判的唯一橋樑。政客拒絕談判,難道真要軍人選擇戰死或投降?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法國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