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2年3億的谷愛凌還能撈金?也難怪5000萬人熬夜看她

巴黎奧組委真的是整活能手。

奧運會纔剛開始,就宣佈了法國一定是第一!

比如:第一次把開幕式放在塞納河上、第一次鋪上薰衣草紫的塑膠跑道。(羊剛寫過開幕式的亮點和新鮮事,感興趣的話文末直擊!)

其中最讓羊注意的是:巴黎奧運會,將第一次達到男女參賽人數1:1,分別有5250名男子運動員和5250名女子運動員參賽。

巴黎真的是女子體育進步的標誌性地點。

128年前,就是在這裡,女性第一次被允許參加奧運會;128年後,又是在巴黎,第一次達到參賽人數層面上的“男女平等”。

無數女性在這裡邁出了屬於自己的第一步,也開拓了女性參與體育的歷史進程。

今天我們要講的先鋒女性:比利·簡·金,她也是體育史上的第一,但比起第一位女奧運冠軍、第一位女參賽選手而言,更爲特殊。

她是第一位贏得“性別之戰”,帶領網球運動實現同工同酬的女性選手。

同樣是冠軍

男性收入是女性的8倍

在體育領域,收入不平等是大概率事件。

僅以世界第一運動足球爲例,2023年,C羅以1.23億美元的收入榮登運動員收入榜榜首,梅西以1.17億美元緊跟其後。

另一邊的女足,收入排名第一的亞歷克斯·摩根僅有710萬美元,位列第二的梅根·拉皮諾僅有700萬美元。

足足差了191倍!

左:亞歷克斯·摩根,右:梅根·拉皮諾

而在網球領域中,卻沒有如此巨大的收入差。

去年,世界排名第一的男單選手德約科維奇收入爲3840萬美元,女單斯瓦泰克收入爲2390萬美元。

雖然看上去男多女少,但德約科維奇是已經贏得了24個大滿貫的世界網壇巨星。

斯瓦泰克還只是一位01年出生的“網壇新人”。

拉開他們收入差距的,其實是場外代言費用,場內獎金收入相差無幾。

真正同時代的巨星,莎拉波娃的收入,甚至幾度超越費德勒。

女子網球選手的收入,是女運動員收入的絕對天花板。

2023年全球收入前十的女運動員,除了谷愛凌,全部都是網球選手。

而女子網球選手的收入之所以能獨佔鰲頭,很大一部分得益於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比利·簡·金。

比利·簡·金不僅是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網球選手之一,還是女性追求“同工同酬”的先驅。

在她的網球生涯中,共贏得了12個大滿貫單打冠軍,16個大滿貫女雙冠軍和11個大滿貫混雙冠軍。

39次大滿貫的記錄讓她在網球界青史留名。

可惜她發現:同樣是冠軍獎金,女子卻與男子相差甚遠。

時間回到1970年,在她個人的職業巔峰期。

一場由“現代網球之父”傑克·克拉默運營的西南太平洋錦標賽備受矚目。

傑克·克拉默 世界上最暢銷的球拍就印有他的名字

但在獎金方面:在這場比賽中,男子組冠軍的獎金爲12000美元,而女子組冠軍卻只有1500美元,整整相差了8倍。

電影《性別之戰》

面對如此不公平的現狀,作爲當時最富盛名的女子網球選手,比利·簡·金挺身而出。

她建議克拉默重新分配獎金,卻被狠狠拒絕了。

賽會給出的理由是:男子組賽事更激烈、更有競爭意識,能吸引的更多觀衆,所以理應得到更高的獎金。

電影《性別之戰》

但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女子網球觀賞性極佳,近年來女單決賽的觀衆人數峰值遠超男單。

15~20年,美網男女賽事觀衆人數對比

在1970年,比利·簡·金也指出“女子總決賽和男子總決賽賣了同樣數量的票,爲什麼不能有同樣的獎金呢?”。

爲了爭取同樣的薪酬,她決定抵制這項賽事,並設立屬於女子球員們自己的錦標賽。

比利·簡·金聯合其他八位女球員,簽下了價值1美元的象徵性合同,創立了只屬於女子球員的“Virginia Slims”錦標賽。

意爲:我們只需要1美元的出場費,但要證明女子網球賽事,無論是門票收入還是電視收視率,都不輸男性網球比賽。

賽事一經舉辦就大獲成功。

票房加上贊助,第一年的賽事總獎金就達到了5000美元,其中冠軍獎金1600美元,超過了西南太平洋錦標賽的1500美元。

1972年,獎金逐漸加碼

如今,屬於女孩子們的“Virginia Slims”錦標賽,逐漸發展成我們今天所說的WTA巡迴賽錦標賽。

55站賽事在全世界39個國家上演,總獎金更是達到驚人的1億7900萬美元!

當然,爲了達成和男性的酬勞一樣多的目標,比利·簡·金做的遠不止這些。

其中最出名的就屬1973年的“性別之戰”。

網球史上

第一次跨越性別的勝利

鮑比·裡格斯是40年代世界上最好的男子網球選手之一,也是一名極端大男子主義者。

年輕時的鮑比·裡格斯

當比利·簡·金的同工同酬運動如火如荼之時,作爲前冠軍選手的他,頻繁出言攻擊女子網球。

鮑比·裡格斯聲稱女子比賽與男子比賽的差距猶如雲泥之別,就算他已經退役多年,也可以輕鬆擊敗女子選手。

所以女選手沒有資格獲得和男選手一樣多的獎金。

電影《性別之戰》

爲了證實自己的話,他向當時的女子世界冠軍瑪格麗特·史密斯·考特下戰書,並最終以6-2和6-1擊敗了她。

格麗特·史密斯·考特共贏得62項大滿貫冠軍(網球史上最高紀錄)

女子世界第一卻打不過已退役多年的男選手?這似乎更加證實了裡格斯的話。

比利·簡·金坐不住了,在此之前她曾多次拒絕裡格斯的挑戰,但事到如今,已經忍無可忍。

電影《性別之戰》

她決定接下戰書,代表女子網球選手出戰。

這場跨越性別的世紀網球大戰 ,在當年吸引了3萬多名現場觀衆,和37個國家超越5000萬名電視觀衆,超過此前任何一場網球賽事。

最終,1973年9月20日,休斯頓天文館球場,在3萬名現場觀衆及5000萬名電視觀衆的見證下。

比利·簡·金以6-4,6-3,6-3大獲全勝。

這是一場對女子網球和追求同工同酬,有着非凡的意義的比賽。

比利·簡·金事後接受採訪說:“如果我不能贏得比賽,我想女子比賽會倒退50年,這會毀滅女子網球比賽,並且影響所有女性的自尊。”

同年,在她的影響下,美網成爲第一項實現男女獎金相等的大滿貫賽事。

2001年,澳網宣佈同工同酬,2006年,法網加入到這一行列中。

2007年,最保守的溫網也低下“寶貴的”頭顱,宣佈男女獎金平等,從此,四大滿貫的男女同工同酬終於實現。

從“性別大戰”到同工同酬,比利·簡·金和無數女子網球運動員走了34年。

網球運動只是開始

平權之路還在繼續

雖然在比利·簡·金的努力下,女子網球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但體育平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女性運動員的關注度和收入遠不如男性,女性體育賽事的關注度和贊助也不足。

BBC關於男女運動員獎金差的調研

在福布斯2022收入榜最高的50名運動員中,僅有小威廉姆斯一位女性。

而到了2023年,世界上收入最高的前20名女運動員的總收入,一下較2022年下降了13%。

單純是因爲小威廉姆斯的退役。

同工同酬,不能只靠網球運動的參與。

70年代比利·簡·金遇到的困境,也依舊在上演。

直到現在,大部分女子賽事依舊被贊助商認爲缺乏觀賞性、不夠精彩、不具備吸引觀衆的能力。

哪怕是在男女同場競技的馬術比賽中,女騎手也被有色眼光看待。

場地障礙賽女騎手王韞婧就被問到過:“作爲女騎手,在場上、在隊裡有沒有感覺到什麼不同?”

她明確回答:“既然這項運動未分設男、女組,那麼我們在場上就沒有任何區別。”

比利·簡·金追求的從來不是打敗男性,而是追求男女平等、一視同仁、同工同酬,這些今天看來最基本卻依然沒能實現的東西。

她在自傳中寫道:我最驕傲的是這麼多年我在球場外所做的這一切。

哪怕在我離開之後,我所付出的努力也會伴隨着新一代,每一代人的努力都會建立在平等的權利和機會上面。

巴黎只是一個開始,網球也只是其中一部分,女性在體育平權領域的步伐不會停止。

比利·簡·金們已經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