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同學笑GG小」不敢上學...亞斯柏格孩兒「相處3秘訣」
▲孩子被同學捉弄而不敢上學。(圖/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文/王意中
每次下課時間一到,只要阿良站在小便池前,就會有同學故意站在左右兩個「戰鬥位置」。或斜眼偷看,或揶揄嘲笑:「小雞雞,小雞雞。」同學的惡作劇,讓阿良心裡備受負擔。一緊張起來,又久久尿不出來。
爲了迴避這種情況,阿良只好躲到蹲式廁所裡。只是,在廁所裡待久了,又引起同學們的好奇及注意。
「要不要來試試看?等他進廁所,我們就在門外面撐着,讓他打不開門!」
「嘿嘿,好啊!我們跑快一點,他出來看不到人影,一定會覺得莫名其妙。反正也沒人知道是我們乾的。」
對於這惡整計劃,幾個同學熱烈附和着。
因爲廁所事件,阿良還被老師數落了一番。「都幾年級了,上個廁所,還尿成這樣?!」
看着同學們也笑成一團,讓阿良有苦難言,也很難堪。
阿良實在不知道到底是哪些同學故意用力壓住廁所的門,不讓他出來。但很顯然,要壓住門,至少得有三、四個人以上⋯⋯
▲同學故意把阿良關在廁所裡。(圖/pakutaso)
同學們的捉弄,讓阿良好一陣子不敢再到學校。班上少了阿良,教室裡顯得安靜許多,反而讓這羣同學感到有些乏味、無趣。
「少了一個人可以捉弄,好無聊哦⋯⋯」
「誰叫你玩笑開太大了。上回把他關在廁所,他都嚇到尿褲子了!」
對於阿良突然拒學這件事,爸媽百思不解,但仍替他向老師請假。
學校方面,老師雖然覺得奇怪,但因爲是家長自行打來請假的,也就沒再主動去了解請假的原因⋯⋯
亞斯伯格症孩子非常敏感,只要同學間有半點風吹草動,總是很容易激起他的強烈反應,或不敢有所反應。因而容易讓同學們覺得這是一場「好玩又不必擔心後果」的整人遊戲。另一方面,由於亞斯伯格症孩子的應變,與一般同齡孩子相比,顯得較爲笨拙,往往無法在第一時間做出適當的迴應。也因此,那些喜歡捉弄他的同學,也總是容易得逞。
亞斯伯格症孩子被捉弄,通常很難反擊。也因爲他們無法充分表達內在情緒,總是重重壓抑在心頭上,所以容易久久無法釋懷。亞斯伯格症孩子不喜歡驚喜,更別說讓他受到驚嚇,這會讓他招架不住。例如,突然從背後拍他一下,或大聲地對他叫一聲,這些都很容易讓他們處於不知所措的窘境中。
亞斯伯格症孩子很容易困窘,這也表示,發生突發狀況時,他們很容易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與處理。
1.別對亞斯開玩笑
有些喜愛惡作劇的孩子,明明知道亞斯伯格症孩子不喜歡受到驚嚇,也不喜歡被碰觸,卻會刻意去做這些舉動。問他們,爲什麼這麼做?他們可能會回答:「就,好玩啊!」碰到這樣的情況,可以冷靜地問他們:「好玩在哪裡?哪一點好玩?」讓他清楚回答,開對方玩笑,到底好玩在哪裡。
▲亞斯伯格症孩子的應變,與一般同齡孩子相比,顯得較爲笨拙。(圖/翻攝自pixabay)
用反問的方式讓孩子明白,被嘲笑的一方可是一點都不覺得好笑。別讓自以爲是的好笑,殘忍地傷了對方,忽略了聽者的感受。當一般的孩子對亞斯伯格症開玩笑,建議先釐清他們到底清不清楚當事人本身的特質。如果事先知道,卻又故意這麼做,我會特別詢問:「你這麼做,是想告訴我們什麼事?」讓他自我覺察。
或許有些孩子會回答:「只是看他的反應,覺得很好笑。」「我們只是在跟他玩。」然而,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是非常糟糕的。因此,大人要適當地讓惡作劇孩子瞭解,自己所做的行爲背後,需要承擔的責任與後果,並不是一句對不起就能輕易帶過。
我們期待亞斯伯格症孩子能夠同理他人,反過來,一般的孩子當然也需要學習去同理亞斯伯格症孩子的感受。
當亞斯伯格症孩子被惡作劇時,他該如何表達面對這樣的難題呢?我們可以和他一起進行演練,試着充分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例如:「你從背後嚇我,突然拍我肩膀,會讓我心裡很不舒服。」
「你這樣會嚇到我,讓我覺得不受尊重。請你下次不要再這樣對我開玩笑。」
平時先擬好各種互動劇本,並多加演練,讓孩子能在第一時間充分表達出來,使對方明確接收到他的感受及想法。
如果類似的問題依然沒解決,就是父母、老師該加以介入的時候,以預防衍生出後續的霸凌問題。
▲遇到同學捉弄的情形時,父母、老師應加以介入,以防止後續霸凌。(圖/翻攝自pixabay)
在班級中,我們可以想想,哪些孩子在和亞斯伯格症孩子相處時,是最友善、最順利、最成功的?將這些孩子列爲社交的範本,同時讓「關鍵影響」曝光,例如,友善的接納、察言觀色、同理對待、適當的社會互動技巧,能夠感受並接受每個人的不同特質等。
校園裡一定會有這樣的孩子,如果有老師說:「很抱歉,我們班上沒有這樣子的孩子存在。」這時,我會很認真地問:「爲什麼?」是因爲我們的教育認爲這一部分不重要嗎?難道我們不認爲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練習與不同特質的朋友相處嗎?
我們換個方式想想,假設今天你的主管具備了亞斯伯格症的特質,甚至他本身就是一位亞斯伯格症患者,而你是底下的員工,那你又該如何與這位主管相處與互動?基於現實,你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因爲你人就在該公司裡。
人與人的互動是一種動機,關鍵在於我們願不願意做改變,無論是改變想法、態度,還是改變互動行爲模式。
我相信,若以溫和的方式和亞斯伯格症孩子相處,他一定可以漸漸感受到我們的友善,同時,他也一定會以善意的方式來回應。這是最真誠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