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蝸居青年 留不下的都市、回不去的故鄉
本報訊
他們蝸居在北上廣等特大城市的角落,工作在體制外單位;他們離開了故鄉,卻無法融入身處的城市;他們渴望分享發展的成果,卻常常碰壁。他們所遇挫折,折射出諸多體制弊病;他們內心的不平衡是需要化解的難題……
近年來,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逐漸匯聚起一批收入偏低、就業品質不高、生活條件較差、沒有所在城市戶籍的城市青年羣體。新華社記者在這些城市採訪時發現,這一青年羣體規模正逐漸擴大,如何爲他們提供更公平的發展機會、解決他們的生存困境,成爲這些城市發展必須面對的命題。
蝸居北上廣
在北京北四環與北五環之間,學院路附近的小月河聚集區,每晚7點左右,人流就開始嘈雜起來。各式衣着的青年人陸續下班回來,熙熙攘攘,走在小月河東畔貼滿租房廣告、擺滿小貨攤的狹窄通道上。社區內,散發着刺鼻氣味的垃圾堆與小餐館毗鄰。
由於人流擁擠,不到500米的距離,記者乘車竟走了半個多小時。這裡的社區工作者告訴記者,自從「蟻族」聚集地唐家嶺被拆後,海淀區的小月河和昌平區的史各莊等幾個大型「蟻族」聚集地就出現了,僅小月河聚集區就有三四萬人。
而在昌平區史各莊,刺鼻的臭氣、隨處可見的垃圾、橫在街邊的三輪車,也與村外現代化的購物廣場形成了巨大反差。
來自安徽合肥的陳軍(化名),轉業後留在北京做耗材生意,年收入10萬元(人民幣,下同)左右。他曾在唐家嶺住過4年,唐家嶺拆遷後搬到了史各莊。
陳軍住在史各莊「規格較高」的一棟違建出租樓裡,樓門進出要刷卡。他的家,是一個1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一張雙人牀、印表機和各種列印耗材把屋子填得滿滿當當。見屋內實在沒有落腳的地方,記者只能坐在陳軍的牀邊採訪。
陳軍2009年結婚,之前一年,他本想在北京買房。「那時候有了點兒積蓄,想在北京安個家,踏踏實實過日子。」陳軍說,2008年,北京燕郊的房價每平方米不到7000元,自己猶豫了3個月,沒想到一下就漲到了1.1萬元。「買不起了,現在乾脆就不想這事兒了。」陳軍苦笑道。結婚以後,他在老家買了房,老婆和孩子也都留在了那裡,想他們的時候,他就打個電話,或者上網視頻。
「我現在高不成低不就,如果回去還要重新建立人脈關係。而且再過幾年繳納社保的年限就夠了,到時北京的退休工資肯定比合肥要高。」陳軍說,自己還想再這樣堅持幾年,看生意能不能有點起色。
其實,陳軍並不寬裕的生活,在很多同樣漂泊在大城市的年輕人看來,已經是一種奢望。
上海南方新村社區內,一間77平方米的公寓,住了14個人,全是附近一家房產仲介的業務員,人均面積只有5.5平方米。
1993年出生的劉光華,高二輟學後,便在江西贛州老家的一間KTV做夜場服務員,因爲不堪忍受黑白顛倒的作息和KTV的混亂,2012年,在同學建議下,他跑到上海做起了房產仲介。「坐了17個小時的火車,到上海片刻未歇就直接『跑盤』。」劉光華說。
劉光華他們住的這套公寓,被隔斷分割成了十來個小單間,每個單間只能放下一張單人牀,大部分房間沒有窗戶。8月末的上海,依然很熱,房間內沒有空調、又不見天日,短短十幾分鍾,記者已被汗水溼透。劉光華告訴記者,每天早出晚歸,回來只是睡覺,倒也習慣了。
「但是每天陪客戶看房,動輒幾百萬元的價格讓我感覺挺絕望的。」劉光華說,本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上海安個家,但現在覺得這樣的目標真的很不現實。
▼廣州大道北蟹山村內當地居民用於租賃的「握手樓」,樓間距狹窄得近乎「不見天日」。
留不下的都市 回不去的故鄉
陳軍說,也考慮過回老家,但那裡創業環境不如北京。「在北京日子雖然苦一點,但靠本事能吃飯。」陳軍說,回老家就不一樣了,小地方人情關係很重要,打不通關係,生意很難做。
崔鳴鶴今年7月剛剛大學畢業,帶着3000塊錢和一個行李箱,這個之前連河南省都沒出過的22歲小夥子,一口氣跑到了廣州。
一番周折後,小崔和當年高中補習班的一個同學,一起租下了廣州市白雲區同和鎮蟹山村某白領公寓的一間房。租金一個月500元,兩人分攤。名曰白領公寓,實則是專門用來出租的城中村的「握手樓」。
房間陰暗潮溼,只在衛生間旁邊開了一個小窗,窗外不到一米便是另一座民房。因爲採光通風差,白天房間裡都黑乎乎的,進屋必須開燈,牆壁因爲潮溼生出了大量黴斑,屋內瀰漫着濃重的潮黴味道。「太潮了,一包餅乾放一宿,第二天就跟水泡過一樣。」住在這樣的房子裡半個月,小崔和室友都出現了嗓子發炎的症狀。
到廣州頭一個月,小崔去了七八次人才市場,面試了七八次,在網上投了幾百份簡歷,可都沒什麼結果。畢業於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的小崔說他還曾嘗試去做汽車廠的普工、街頭推銷員。儘管如此,小崔對在廣州發展還抱有信心:「我一定要找到合適的工作,否則春節也不會回家。」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遊走在特大城市邊緣的羣體中,根據學歷層次,大體可劃分爲流動大學畢業生羣體和大專以下學歷的青年務工人員。後者多屬於新生代農民工,他們大多來自農村或偏遠城鎮,儘管缺少經濟和人脈基礎,但特大城市集聚的各種優質資源,加上比較公平的發展環境,吸引越來越多這樣的年輕人懷揣夢想,離開故鄉。但特大城市高企的房價和戶籍制度的門檻,又讓這些年輕人感到很難在這兒落下腳。(新聞來源:新華社港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