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風霜的元老飲品─綠豆冰沙
傲骨風霜的元老飲品─綠豆冰沙。(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陪你深入最日常的文化記憶,
吃遍屬於臺灣人的共同味道。
當你穿梭在街頭巷尾,右手拿着一包剛出爐的鹽酥雞,左手握着一杯冰涼的綠豆沙牛奶,吃飽喝足後,一天下來的疲憊終於消除。日常的美食總是能像這樣,串起我們與臺灣之間的美好回憶。
在品嚐美食的同時,你是否有想過:
──百吃不膩的滷肉飯、任何天氣都能吃的小火鍋、獨步全球的臺式早餐沙拉醬……每道看似尋常的料理,背後都連結了廣大多元的文化系譜,更藏着上百年的文化歷史和庶民智慧。
【精彩書摘】
吹啊吹啊,臺灣的驕傲放縱
復古風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綠豆冰沙一直以來都很能滿足阿佐這般老人胃,曾經休閒小站五百西西的綠豆冰沙是我日常必須飲品,即便路過尋常人家的綠豆冰沙小攤,我也總是情不自禁。
那種悠然豆香,尬上綿密細碎的冰晶口感,再後來一些的時光,倘若手頭寬裕,就再加價選購綠豆牛奶冰沙,一口飲下,眼瞧着暑熱那般悵然若失,心中喜不自勝。
後來的手搖杯店即便再怎麼鬱鬱蔥蔥,也鮮少以綠豆冰沙爲主打招牌,大約是製程相對麻煩,爲求快速營利故而省略,就此沉寂在飲料汪洋之中吧!但有趣的是,近幾年又再次吹起綠豆冰沙專賣風氣,一路向北,讓綠豆冰沙又回到消暑飲品的戰場。
請求正名:綠豆冰沙
首先,我們必須說清楚,綠豆這玩意兒雖然早於日治時期就已有種植紀錄,但吃綠豆沙這樣的習慣絕對不是愛吃紅豆泥的日本人帶給我們的,畢竟你有閒時周遊日本國一圈,幾乎找不到綠豆的身影,頂多找到從中國進口至日本,再水耕生產的綠豆芽菜。
綠豆沙當然不是臺灣獨有,因爲嚴格說起來,凡是經過地獄般直火洗禮的綠豆,都終究能成爲「沙」,又廣義地來說,若指我們平時喝的綠豆沙,那廣東地區的糖水店也有;若泛指製作月餅內餡的綠豆沙,至於製作月餅的技術咱們可不能宣稱是臺灣原創,搶了別人的風采呀!
綠豆這般喜熱的植物,在印尼、緬甸等東南亞地區亦有大量產出,但他們食用綠豆大多輔以霸主椰奶調和;而廣東、香港等地則是煮成濃稠版的綠豆湯,且多數都熱食,有時候甚至會加入我們難以理解的海帶。
不過既然綠豆沙作爲廣東地區的一種飲食基礎,我們不可否認的,深受着廣東地區移民的影響,他們帶着自己家鄉的習慣來臺,自然地,綠豆沙這樣的甜水飲食也就落地生根。
爾後隨之演變成爲「臺灣特有風味」的「綠豆冰沙」,其歷史背景則是與木瓜牛奶一脈相傳。
暑熱就像恐怖情人一樣,你想甩掉它,它就越是跟你認真纏鬥。臺灣四季分明是騙人的噱頭,更遑論四季如春。我們擁有的,是綿長難耐的暑期與稍縱即逝的酷寒。因此,如何擺脫暑熱成爲臺灣人的人生重要課題,那也自然成爲臺灣人集各類冰品大成於一身的重要原因。
雖然早期在日治時期我們就已經有食用冰品的痕跡,但早年製冰技術及冷藏設備並不普及,想讓大衆都能吃到冰品那可是不可能的任務。而自從一九七○年代展開家電普及之後,幾乎人手都有果汁機、冰箱,其後甚至還發展出大型冰沙攪拌機與研磨機具,這才鞏固綠豆冰沙在臺灣的古早味寶座。
(本文摘自《巷弄裡的臺灣味:22道庶民美食與它們的故事》/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不是很勤儉但卻很硬頸的客家人。
爲了追尋臺灣飲食文化的根源,秉持着以農爲本的精神,探索兩者之間的關係,卻陰錯陽差地開啓寫作人生,以粉絲專頁「佐餐文字」之名闖蕩江湖,分享各式珍饈,自此展開「執筆持刀」的寫作與料理生活。
《巷弄裡的臺灣味:22道庶民美食與它們的故事》/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