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母李飛飛GTC爐邊談話觀點集錦:AI替代不了宮崎駿

備受全球科技愛好者矚目的2024 GTC 大會正在如火如荼的召開,在GTC爐邊談話中,李飛飛與英偉達首席科學家Bill Dally圍繞AI的對人類的影響、AI對於社會的風險、人類在AI時代的角色、李飛飛的新書等話題展開了一場深度對談。

李飛飛生於中國北京,求學於美國。她先是在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普渡大學獲得了電子工程學士學位,隨後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了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和電子工程博士學位。畢業之後,李飛飛在學術界與企業界雙管齊下,在斯坦福大學任教,並領導着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AI Lab)的同時還擔任過谷歌雲首席科學家和谷歌雲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

談到人工智能,就不得不提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和機器學習;李飛飛在以上三個領域都有突出的貢獻,她的研究涉及圖像識別、物體檢測、圖像生成等方面。她同時是ImageNet數據集的發起者之一,該數據集對於深度學習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近年來,李飛飛不斷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並積極參與了許多科技倡議和組織。那麼在她看來,搭上高速列車的人工智能,應該駛向何方?

一、談AI對人類影響:對人進行“智能化”拓展

李飛飛在爐邊談話中提到,AI可以說是21世紀最具變革性的科技,它重塑了人類的智力邊界,繼而引發了「如何定義人類」「人類到底是怎樣的」等這些思考。從工業革命時期到20世紀,人類發明了各種工具:助力我們走得更快、飛得更高、看到更遠的地方,但這些技術都沒能像AI這樣可以針對「智慧」本身,即讀書、翻譯、決策與理解力,進行工具的智能化拓展,這些作爲人類纔有的,諸如“發現事物間的模式規律”、“繪畫創作”等特徵均受到了AI的挑戰。

談及人工智能對就業市場的影響,李飛飛認爲,重複機械化的工作可能會被AI取代,但具有創造力和情感連接的工作則不會被替代。

李飛飛同時也警示大衆,若管理不善,AI可能帶來災難性的社會風險,如錯誤信息影響民主、取代工作、改變勞動力市場格局、影響數據隱私和公平性等問題。李飛飛還列舉了有關

如用戶隱私濫用、社會爭端、民主公正的顛覆等問題。

二、談最新著作:展現女性在AI領域的貢獻

2023年11月,李飛飛的個人傳記《我看見的世界:李飛飛自傳》正式出版,作爲一本科學回憶錄,李飛飛用計算機視覺科學家的視角,講述了AI的發展歷程。

談及初衷,李飛飛表示受到著名科學傳記《雙螺旋》的啓發,希望讓更多人瞭解AI的發展歷程,併爲那些認爲自己在AI領域沒有發言權或找不到認同感的人提供一個聲音。同時,作爲一名女性科學家,李飛飛也想在書中展示女性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工作和貢獻。

3、 談AI與人類創造力:AI能創造動畫,但創造不出宮崎駿

在李飛飛看來,雖然AI可以協助人類完成許多任務,但人類的創造力和獨特性是無法被完全取代的。"人類的情感聯繫、同情心和創造力是AI無法複製的特質。"

李飛飛是宮崎駿的粉絲,她指出動畫不單單是畫面,而是獨特的故事,是電影中體現的人性。AI可以生成諸如圖像和視頻的內容,但只有由「人」使用AI產生的獨特故事內容,纔會觸動「人」。

“就像沒有人能夠預言誰是下一個愛因斯坦,人類世界這種不確定的創造性是永遠高於科技,只存在於“人與人”間的。無論你如何訓練模型,都訓練不出這樣的創造力,訓練不出愛因斯坦、貝多芬、莎士比亞這樣的「人類」。”李飛飛說道。

4、 談AI資源分配:AI資源需要公共化

李飛飛指出,當前AI資源的分配嚴重失衡,大公司擁有着更多的算力和數據資源,而公共機構面臨着挑戰。她呼籲建立值得信任的合作關係,實現AI資源的公共化。

至於吸引AI人才投入公共機構的方法,李飛飛認爲,除了薪酬之外,公共機構需要提供強大的算力基礎,以吸引更多的AI人才投入其中。

李飛飛還提到,政府可以利用AI技術提高社會公共服務的效率,同時各大高校也應該關注AI技術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以推動社會進步。

五、談人類在AI時代的角色:創造者、決策者、管理者

“在AI時代,人類需要成爲技術的創造者、應用的決策者和技術的管理者。”李飛飛呼籲各行各業的人積極參與AI的發展和應用,以共同促進技術的進步,並確保其符合人類的需求和價值觀。

"我們只會利用機器來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這類工作,但作爲人類的核心不會被取代。"

說道AI的發展方向:,李飛飛認爲,AI的發展方向不僅僅是依賴於越來越多的數據和更大的模型,還需要關注世界模型的建立和多模態大模型的發展。

本文系本站科技報道,更多新聞資訊和深度解析,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