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都房市交易量慘崩4成 金店面想除鏽只能靠...
臺北市東區待租店面暴增,背後原因不只高租金,還包含消費習慣改變、店家轉型升級不足等。(圖/駱裕隆)
「金店面」,真的生鏽了嗎?
繼江浙菜老店永福樓熄燈,包括潮牌服飾店極度乾燥(superdry)、快時尚服飾店forever 21,都將相繼結束臺北東區門市的營運。越演越烈的關店潮,除顯示街邊店吸客效應正逐漸失靈,更說明長年被視爲不敗的金店面投資邏輯,如今正全面改寫。
根據臺灣房屋彙整的店面實價登錄統計,相較2013年,六都全年店面成交超過4200餘件、總成交金額達990億元高峰;2018年,六都成交店面數僅剩2400餘件、總成交金額同步跌至約546億元,5年間價量跌幅分別高達45%、43%。
北市大安區待租量最大
詢問度,從一樓轉到二樓
這其中,買氣最冷的重災區,就是店面價值最高、過去奇貨可居的臺北市,5年來交易量萎縮幅度達60%,總成交金額跌幅更高達68%。知名投資客、也是北市仲介公會理事長黃文雄即坦言:「店面現在(市況)很難,周遭做投資的朋友過去幾年幾乎只有出手賣,沒人買進過。」
不只賣不出去,越是在臺北市蛋黃區的店面,更越是租不出去。
屋比房屋比價平臺彙整截至今年2月中,全臺網路待租店面的統計資料顯示,全臺網路店面待租量逼近1萬2千5百間,相較於去年同期,多了約9.4%的店面租不出去。其中,東區所在的臺北市大安區,更多達618間待租店面,正是目前待租量體最大的地區。
業界普遍認爲,電商崛起、網路導流,弱化都會區店面集客效應,是蛋黃區金店面神話破滅最主要的原因。
美商ERA營運長許家源以自家店面爲例指出,過去消費者買房會到巷口的房仲店頭,開在好地點的店家,透過櫥窗案件資訊便能吸引一定消費者停留。但現在,多數消費者購屋,特別是資訊化程度高的北部消費者,都會先上各大購屋網站搜尋物件,再直接撥電話找仲介詢價或帶看,承租一樓店面的效應自然遠不如以往。
因此,在既不影響業績又能降低租金,ERA已將多處店面從一樓轉到二樓。
不只房仲店頭,臺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也指出,過去銀行一直是店面租賃市場的大戶,但從2年前開始,隨着服務網路化,臨櫃業務減少,銀行分行吹起整並風,對於承租一樓店面的明顯縮手,也對店面市場造成衝擊。
這種轉往樓上或地下室的垂直化店面需求越來越明顯。去年永慶房產趨勢報告指出,非一樓店面成交佔比自2015年來,有逐年攀升的趨勢,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的交易佔比已達9.6%。2018年中,王品集團以每坪突破5000元的租金行情,租下忠孝東路四段的二樓店面,便刷新東區二樓租金新高紀錄。
儘管店面買氣急凍,但開店承租的需求並沒有消失,只是出現轉移,其對應的也是金店面投資的新邏輯。
熱點一:軌道商圈
多線交會的捷運站最保值
上海衛民不動產負責人蔡爲民指出,中國電商對實體店面的衝擊更大,因金店面業績下滑,更有「一鋪店養三代人,變成三代人養一鋪店」的現象,即便如此,地鐵站附近商圈店面,卻因爲有穩定通勤人潮帶來相對好的消費力,仍是店面承租的人氣產品,特別是越多線交會的地鐵站商圈越受歡迎。
回頭看臺灣,有淡水信義線、松山新店線交會的中山站南西商圈店面,不僅迄今仍一店難求,承接力道強勁,根據當地房仲業者指出,南京西路上的20坪店面,近3年已經從月租金12萬至22萬元,漲到15萬至30萬元,是臺北市極少數的店面交易熱區之一。不過這種受到軌道經濟加持的熱門店面,仍須注意捷運網路發展的成熟度,目前只有大臺北捷運沿線店面競爭力較強。
熱點二:地標型
有大型廣告看板,就有人氣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指出,具廣告效應的地標型店面,是公認的另一種逆勢抗跌產品。
如位於臺北火車站商圈中的國光客運西站,因在屋頂架設了亞洲第一座巨型LED移動屏幕,吸引3M等跨國品牌客戶搶曝光,1年額外多創造上千萬元營收,大幅提升該物件的租金報酬率。這類地標型店面的廣告效應,也讓同樣位於東區忠孝東路、敦化南路口的王道銀行周邊店面,成爲當地高租金、客戶承租意願相對穩健的人氣店面。
熱點三:具自營組織社區
如永康商圈協會防惡性競爭
地產專家田大全指出,東區業者普遍處於孤軍奮鬥,無法團結出類似西門徒步區街區發展促進會、東門永康商圈發展協會等社區經營組織,進行類似百貨、賣場的自主管理,也是店面競爭力弱化的原因。
以東門永康商圈發展協會爲例,連店家的招牌大小都積極管理,加上永康牛肉麪、鼎泰豐等特色店家爲號召,不僅讓該商圈進出門戶的捷運東門站,去年出站旅客再創新高,突破9百萬人次,還吸引國際精品品牌Gucci全球第六座藝術牆進駐當地。今年初,鼎泰豐更傳出租下隔壁金石堂四層樓店面,準備再擴大經營。
房仲業者指出,在日本,傳統店面之所以能抵抗電商的關鍵,就在於商店街組織的活躍,能有效避免同一個商圈內過多同性質店家的惡性競爭,同時營造出吸引遊客的在地化特色,因此這類有社區經營組織的商圈店面,也會是相對抗跌的選擇。
但,捷運人流多、商圈特色強的店面,也只是具有相對租金優勢,若以中長線的投資邏輯,就不能不考慮人口結構的變數。
下個地雷區:
學校周邊、新興重劃區
網路地產王總經理陳韻如指出,以學校型商圈店面爲例,過去也被認定是不敗的金店面,但如今這類店面不只有電商衝擊,還有少子化造成學生越來越少的課題要面對,雖不至於完全沒需求,但租金逐年走跌,其轉型考驗也比其他店面更大。
另外,新興重劃區內的店面,由於原本就屬於商圈發展還不成熟的次級產品,一旦受到房市景氣翻轉拖累,將會讓商圈更難成形,也是短期內還不適合進場佈局的產品。
雖然短期內店面投資買氣低迷,投資價值尚未浮現,但蔡爲民也指出,中國從去年開始,出現網路導流消費者到實體店面的「虛轉實」趨勢,一旦線下零售模式找到新出路,仍有機會再度帶動店面投資熱。
※本文刊登於《商業週刊》1636期,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