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症狀」恐是高血壓!眼白有血要注意 專家教你6招預防
文/張淑芬編譯 圖/pixabay
高血壓被稱爲「沉默殺手」,因爲經常沒有明顯的症狀。很多人是在健檢或就醫時,才驚覺自己早已經是高血壓一族。
將近40歲的陳先生,某天在深夜發燒,而且全身不適。到醫院掛了急診、做了檢查,雖然不是嚴重的疾病,但卻意外發現,自已的血壓竟高達160/100 mmHg,已經是第二期高血壓,有可能發生心臟病或中風,需要藥物控制。
讓陳先生驚訝的是,雖然他176公分身高、88公斤,BMI爲28.5的身材屬於過胖,但高血壓的症狀,似乎不曾出現在他身上,他很少感覺到不舒服。
像陳先生這樣的人其實不在少數。衛福部國健署統計,18歲以上成人的高血壓盛行率達25.06%,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根據106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的資料,40歲以上、自認沒有三高、心臟病及腦中風等病史的成人,高達39萬人是透過健檢,才發現自己有高血壓。
(高血壓是爲一種動脈血壓升高的慢性疾病,會造成血管硬化脆弱,對於心臟和血管健康危害甚大。圖片來源:pixabay)
高血壓經常沒有症狀,有人和高血壓相伴多年都毫無所知。即使血壓異常升高,也因爲身體沒有不適而無感,因此延誤治療。甚至有人第一次發生症狀,就是中風。
高血壓造成的後遺症相當多,影響的器官包括腦部、心臟、腎臟和眼睛等。
血壓增高,使得動脈血管內膜增厚,管壁硬化狹窄。而且血液流經動脈的阻力增加,長久下來影響心臟功能。另外高血壓也會破壞腎臟血液循環,影響腎功能,還會引起眼睛視網膜病變。
家醫科醫生維亞斯(Neha Vyas)說,高血壓病患會有頭痛、頭暈、耳鳴、心悸等,嚴重者會噁心、嘔吐、昏迷。「但是很多疾病也都會出現這些症狀,很難區分。」儘管如此,美國心臟協會AHA仍提醒,有以下3種症狀,要當心高血壓已經找上門:
指的是結膜下出血,原因除了外力撞擊、凝血功能異常導致,高血壓和糖尿病也會導致眼睛血管脆弱,導致破裂出血。多數結膜出血的病人,在發生時毫無知覺,即使有感,也只是微微刺痛。
日曬過久、氣溫太冷、吃太辣和保養品刺激,都可能會造成臉頰泛紅。但一旦血壓升高,造成臉部的血管擴張,連帶也會臉紅。
高血壓不會直接造成頭暈,但一旦出現,連帶四肢行動不協調、走路歪斜,很可能就是中風的前兆,而高血壓就是中風的病因之一。
AHA也提醒,有些突如其來的症狀,也是血壓突然飆高的徵兆,包括:劇烈頭痛、喘不過氣、流鼻血、以及嚴重的焦慮感。如果此時測得的血壓數字高於180/120 mmHg,一定要馬上就醫。
根據衛福部2018年的調查, 高達24%的成人,過去一年從未量過血壓,18到29歲的年輕族羣更高達34.2%。
定期量血壓是高血壓的基本防治,健康成年人每年至少要量一次血壓。若有高血壓家族史,又屬肥胖體型者,更要定期量測。當收縮壓高於140mmHg、舒張壓高於90mmHg,就代表有高血壓的風險,需要就醫檢查,並做好血壓管理。
(少油低鹽、控制熱量的地中海飲食,有助於預防高血壓。圖片來源:pixabay)
維持健康體重:研究顯示,每減掉10公斤,血壓會降5~20mmHg。因此BMI要保持在18.5~24之間。
規律運動:各種有氧運動,包括健走、慢跑、爬山、游泳、騎車、健身操、瑜伽等,都有益於控制血壓。
戒菸:抽菸會增加血管中的低密度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造成動脈硬化,使血管收縮狹窄,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限制飲酒:少量的酒精有助於降低血壓,一旦過量,高血壓風險就隨之增加。一天攝取的酒精量避免超過一瓶啤酒、或是120cc的紅酒。
維持正常睡眠:長期失眠會導致血壓上升,維持良好睡眠的質與量,有利穩定血壓。
延伸閱讀:
降血壓、讓血管更有彈性 西瓜吃這顏色就對了
「高血壓前期」做到6件事 效果跟血壓藥一樣好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