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超過3000件失智者走失! 6大出走原因 + 預防方法
▲臺灣一年發生超過三千件失智長者走失事件。(圖/達志示意圖)文/沈政男醫師今年七十歲的資深臺語演員侯傑,日前被發現在寒夜裡遊蕩在臺北市東區街頭,他衣衫不整、言語不清,民衆見狀趕緊報案請警察協助,將他送回養護中心。事後發現,原來他失智數年,認知功能已有中度障礙。中年觀衆若看到侯傑年輕時的照片,應該都還記得這位在老三臺時代,活躍於中午或傍晚時段的帥氣臺語小生。類似侯傑這樣的長者走失事件,臺灣一年發生超過三千件,其中絕大多數當事人都是失智老人家。這些走失的老人家,絕大多數都可以被找回,但每年約有百分之三,也就是一百位老人家,他們不告而別以後,從此未能再與家人見面。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失智患者曾經走失,更有百分之五的失智患者經常走失;走失除了可能導致傷亡,也會帶給家屬或照顧心理衝擊,更經常需要出動大批人力設備協尋,耗費社會資源。因此,守護失智長者免於走失危險,是失智症照顧裡頭,相當基本且重要的一環。【失智老人家不告而別的原因】1. 認知混亂患者定向感變差,不能分辨時間、方位與人物,出了家門當然迷路。2. 重複尋覓患者想要尋找某些人事物,找來找去,不慎走出家門而迷路。3. 逃避威脅患者可能覺得家裡或房間有壞人或其他威脅,而試圖逃離。4. 煩燥不安失智以後對於環境刺激忍受度下降,可能因受到噪音驚嚇、太冷太熱、嘈雜或煩悶而想要出門。5. 延續某種生活習慣比如失智前有外出工作、運動或接小孩的習慣,時間到了便會想要出門。6. 精力過剩患者精力無處發泄而東走西走,不慎走出家門。【如何預防失智老人家走失】1. 安排失智長者從事重複性的動作或工作,例如坐搖搖椅、折衣服或在屋內踱步。2. 瞭解失智長者的日常生活習慣並注意任何異常行爲。3. 陪同老人家一起外出。4. 門窗可安裝警報器,老人家一走出大門就作響。5. 告知鄰居家裡有老人家容易走失,並請他們幫忙留意。6. 在門口貼上「停住」標誌或風景圖畫,可減少老人家外出意願。7. 失智患者所穿的衣服鞋襪,可繡上名字、地址與聯絡電話。【防走失設備】1. 走失手鍊金屬材質,上頭刻上老人家的基本資料,戴在手腕。可向當地社會局或公所社會課申請,也可向老人福利聯盟洽詢。2.GPS定位手環手環上頭另加上手機感應功能,尋獲時可經由掃描而獲知老人家的基本資料。可向老人福利聯盟洽詢。3. 衛星定位器類似小型手機,由老人家帶在身上,可透過GPS在主機熒幕獲知老人家所在位置,但費用較昂貴。目前政府可補助五千到一萬元,可向當地社會局或公所社會課申請。本文作者:沈政男醫師 現任時事散文家與精神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