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PC版微信是破壞?批判張小龍別脫離時代背景

作爲中國互聯網行業中最爲知名的產品經理,先後做成了Foxmail、QQ郵箱、微信的張小龍,毫無疑問是焦點中的焦點,甚至其在微信之夜等等公開場合的一言一行,也往往會被外界拿着放大鏡進行解讀。這不,日前就有媒體報道稱,張小龍在《微信背後的產品觀》一書中透露,微信本來不想做PC版,因爲覺得做PC版是一種破壞。

只不過因爲很多用戶說在手機上輸入文字太辛苦,經常坐在電腦旁卻用手機輸入文字,所以微信爲了更好地解決輸入問題,做了Web版而不是真正的PC端。而至於爲什麼微信沒有PC端,張小龍表示,“如果我們去做PC版,會帶來的結果是:用戶不再相信對方能立即收到消息了,因爲我們可能發到一臺沒有人在旁邊的計算機上,那麼他會選擇別的可以很快找到他的工具”。

毫無疑問,這樣極具爭議性的表述,以及這種好爲人師的姿態,讓張小龍又一次站在了互聯網的輿論漩渦中,也引發了許多網友對於微信的吐槽。畢竟,如今市場上並不是沒有其他應用已經實現了APP、Web、PC等全平臺多客戶端同步接收信息的功能。

作爲一款即時通訊工具、社交軟件,貫徹着張小龍的“極簡主義”、“好的產品應該是讓人用完就走的”的微信,即便更新到了第八個大版本,當下也稱不上是非常好用,例如對存儲空間的佔用、聊天記錄不能雲存儲、羣功能約等於零等,也成爲了許多用戶對微信的詬病。對於這些,顯然張小龍是心知肚明的,他就該書中就表示,“每天有5億人在吐槽,有1億人想教我做產品.....不過我都習慣了”。

別看張小龍這番話看起來有些傲慢,但我們並不能用2021年的劍去斬2012年的官,張小龍此言的時代背景是在2012年。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2012年1月發佈的中國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1月,我國網民總數約爲5.05億,互聯網普及率爲37.7%。而作爲對比,CNNIC的第47次報告中表明,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9.8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0.4%

事實上,2012年互聯網廠商中抱有PC已經過時到需要被淘汰,移動端纔是未來的想法的產品經理不要太多。21世紀10年代的開端,是伴隨着PC互聯網的衰落、傳說中的Web 3.0遲遲未至,以及移動互聯網的方興未艾。在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有一組數據就可以反應PC互聯網在彼時的頹勢,作爲最早的Web2.0應用形態,博客和個人空間用戶的使用率較較上年底下降了2.3%。

對於彼時的互聯網產品經理來說,一邊是江河日下的PC端,一邊則是亟待開發的移動端。這時候,產品經理不去爭奪尚未觸網的新網民,反而在PC端的“絞肉機”裡廝殺,難道不會很奇怪嗎?時至今日,“下載APP瀏覽完整內容”這類閹割Web端功能來給APP引流的情況依然屢見不鮮,畢竟APP才能夠收集更多的用戶信息、並且其所展示的廣告也更難以被屏蔽。

回過頭再來看看微信,其作爲一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原生產品,最初的定位就是給在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普及之後,首次觸網的人羣使用,無論是其手機號註冊、讀取通訊錄聯繫人、語音輸入,還是早期極簡的功能其實都是在爲這一目標服務,而這也是爲什麼中年人鍾情於微信的原因。對於這些此前基本不接觸互聯網的用戶來說,簡單且免費的微信無疑是取代電話、短信的最佳選擇。

更何況,彼時騰訊賴以起家的QQ依然如日中天,這時如果微信做PC端,無異於是讓微信與QQ開啓全面內耗,而當時騰訊在IM領域還有這例如小米的米聊、中國移動的飛信等競爭對手存在。所以從當年的市場環境出發,PC端的推出確實會有破壞移動端體驗的風險,可能會導致用戶在心智上發生認知混淆,產生微信與QQ有什麼區別的疑問。

但如今情況則已完全不同,已經化身超級APP,擁有朋友圈、公衆號、小程序、視頻號的微信,早已成爲了一個平臺,而不是一款IM軟件。這時候,已經變得和曾經QQ差不多臃腫的微信,也需要PC端來讓用戶有着更好的使用體驗。同時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互聯網的原住民E世代開始走出校門進入工作崗位,在移動端的生產力暫時不成熟時,PC依舊還是互聯網乃至其他行業最爲核心的生產力工具。

這時候,成爲了工作場景中溝通工具的微信如果沒有PC端,或者說不大力提升PC端的體驗,就有被其他新興產品代替的可能。特別是在企業微信推廣不利的情況下,如果微信主動放棄PC端,幾乎就等同於騰訊將這一細分市場拱手讓給阿里的釘釘或字節跳動的飛書。

而這也就正是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張小龍當年所說“做PC版微信是一種破壞”,而引發用戶吐槽的點。但這句話在如今微信已經開始重視PC端的時候,顯然不太合時宜,但要是放到在2012年,這句話則確實是當時互聯網人追逐移動端的真實寫照。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