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 天津教委發佈行動路線圖!納入中小學生評價→

近日,天津市教委網站發佈《市教委關於印發天津市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路線圖的通知》,制定了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路線圖。其中明確:

要推進美育評價改革,納入中小學生學業要求,全面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納入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高校落實本科學生修滿公共藝術課程至少2個學分的基本要求。

市教委關於印發天津市全面實施學校美育

浸潤行動路線圖的通知

具體要求如下:

抓實常態浸潤。 要立足學校美育日常工作, 持之以恆將美育浸潤深度融入學校美育日常工作和人才培養全過程,做到美育浸潤的常態化,避免以文件落實文件或停留在口頭上。

抓實機制浸潤。 要結合自身工作實際,進一步完善機制保障,要加大投入力度、管理力度,五育融合,統籌相關經費保障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實施。

抓實措施浸潤。 要科學安排學校美育工作,細化落實舉措。 要保障基本的藝術場地設施和器材器具, 並積極發揮少年宮等校外教育單位作用,滿足學生開展藝術課程教學和美育實踐的多樣化需求。

抓實傳統浸潤。 要重視工作積澱積累,那些實踐中已經取得效果,符合具體實際的傳統做法,應加強總結梳理提升,使之煥發出新的活力。

抓實共育浸潤。 充分發揮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合力作用,共同關注學生的美育發展,形成家校社共育的良好氛圍,讓美育實踐育人更加生動、鮮活、有效。

天津市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路線圖

推進美育評價改革的路線圖

深化美育評價改革,發揮評價的牽引和導向作用,進一步完善中小學美育檔案袋管理, 繼續把學習藝術類課程和參與學校藝術實踐活動情況,納入中小學生學業要求。 研製《天津市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量表》, 全面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將藝術測評結果納入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高校落實本科學生修滿公共藝術課程至少2個學分的基本要求,注重與專業人才培養相結合,強化審美素養和創新意識的評價。 定期開展美育自評工作,及時梳理總結美育工作典型經驗和實施成效,有效落實美育工作自評和年度報告制度。健全教育督導評價制度,將美育政策落實、學生藝術素質測評等情況納入教育督導評估範圍。

天津市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路線圖

(全文)

一、深化美育教學改革的路線圖

遵循美育特點,突出價值塑造。充分發揮藝術課程在學校美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各學科蘊含的美育價值與功能,強化教學與實踐的有機統一。

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齊開足上好各學段藝術相關課程,尊重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強化課程實施的綜合性,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養,打造藝術課程活力課堂,激發學生積極性,提高參與度,展現學生自信和風采。

加強五育融合科研引領。基於實施“雙減”政策,落實課後服務要求。挖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豐富美育資源,徵集跨學科、專業的美育教學、教研、教改優秀教學課例、教學配套資源成果,推進成果轉化與應用。堅持常態化舉辦“天津市學校美育論壇”、“天津市素質拓展課程與實踐案例”徵集,開展“連年有餘”津沽文化專題活動等跨學科教育教學和課外校外實踐活動。

二、提升美育教師素養的路線圖

配齊配好美育教師,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落實學校美育教師配備行動計劃,針對結構性美育教師短缺,制定具體可行實施計劃。

強化各學科教師的美育意識和美育素養,將美育納入教育系統領導幹部和教師培訓計劃。抓好教師源頭培養,將美育課程納入師範類專業學生人文素養課程。

發揮美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作用,發揮種子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持續推進高校美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班集體合唱等專項工作的“互學互看”。

做好“羣英會”,提升美育教師教學基本功。鼓勵學校舉辦音樂教師自彈自唱音樂會、美術教師書畫沙龍,形成優秀教師傳幫帶的成長通道。鼓勵建立教師合唱隊、樂隊、書畫院、美術社及美育志願服務團隊,營造全員美育浸潤氛圍。

三、夯實美育實踐育人的路線圖

紮實推進面向人人,尚美育人的“築夢計劃”。唱響學校特色校歌,深入開展“班集體合唱”、美術課堂作業展等活動,增強學生集體主義意識,用藝術活動豐富課後服務時間。常態化開展市、區、校三級年度學校文藝展演,繼續加強學生器樂節、學生舞蹈節、學生合唱節、學生戲劇節“四節”聯動,堅持舉辦“美育實踐工作坊”,拓寬羣體性展示和美育成果交流平臺。鼓勵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社團活動,持續推進“天津市學生藝術團提升計劃”,遴選優秀學生藝術團參加“沽上四季”天津市學生合唱工程、“渠陽號角”天津市學生管樂工程、天津市學生假日樂團等全市及國家級重大演出與交流活動。

四、營造校園美育文化的路線圖

把美育融入校園日常生活,編制《學校藝術教育日曆》,按照教育規律合理安排學校美育工作,營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學校文化氛圍。辦好“海河音樂臺”,並充分利用學校櫥窗、展示屏、廣播、校園網、公衆號等各種平臺,打造校園文化藝術展示空間。開展“尋找最美校園”展播活動,推動文明高雅的校園美育文化建設。圍繞“弘揚華夏文明,傳承津沽文化”主題,做好地方藝術特色課程資源建設徵集,在中華傳統節日和天津設衛築城紀念日等重要歷史節點,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文化活動,形成新的節日習俗。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和基地建設,持續推動“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計劃”,做好中國傳統音樂及詩書畫印在中小學傳承系列活動,鼓勵學校開展文化傳承與美育主題研學實踐活動,堅持辦好天津市學生剪紙迎春作品展、天津市學生藏書票小版畫作品展、“端陽花會”、“少兒曲薈”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會等,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少年學生中活態傳承。

五、推進美育評價改革的路線圖

深化美育評價改革,發揮評價的牽引和導向作用,進一步完善中小學美育檔案袋管理,繼續把學習藝術類課程和參與學校藝術實踐活動情況,納入中小學生學業要求。研製《天津市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量表》,全面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將藝術測評結果納入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高校落實本科學生修滿公共藝術課程至少2個學分的基本要求,注重與專業人才培養相結合,強化審美素養和創新意識的評價。定期開展美育自評工作,及時梳理總結美育工作典型經驗和實施成效,有效落實美育工作自評和年度報告制度。健全教育督導評價制度,將美育政策落實、學生藝術素質測評等情況納入教育督導評估範圍。

六、深化鄉村美育均衡發展的路線圖

採取對口聯繫、名師指導、下鄉支教等多種形式,推進學校美育教師“培元工程”,鼓勵美育名師和城區學校優秀美育教師到鄉村學校任教支教,共享優質美育課堂資源,推動高校與中小學、城鄉學校之間“手拉手”幫扶機制。鼓勵利用鄉村學校少年宮等開展學生個性化藝術展示,多形式搭建鄉村學生專場展演平臺。鼓勵社會美育單位開展美育公益項目,支持藝術院校參與城鄉規劃和鄉村振興,助力提升城鄉審美韻味與文化品位。

七、促進美育智慧賦能的路線圖

依託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的優質美育數字教育資源開展深度應用。持續提升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美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利用天津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系統開發美育課程實施所需的、具有天津特色的教育教學、展演展示、互動體驗等系列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擴大優質美育資源覆蓋面。探索利用傳感技術、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活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豐富藝術體驗、改進評價過程。基於國家和天津平臺進行美育教育教學案例徵集、成果展示等活動,促進數字技術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探索運用雲展覽、數字文博虛擬演出、全息技術等促進中華文明的傳承創新。

八、加強社會美育資源供給的路線圖

充分發揮校外活動場所在推進學校美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鼓勵學校與公共文化藝術場館、文藝院團合作開設美育課程,拓寬學生文化藝術交流與美育實踐平臺。發揮“天津市學校美育實踐合作組織”協同作用,推動學校與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博物館、天津戲劇博物館、天津歌舞劇院、天津交響樂團等美育實踐基地的深度合作與交流互動,推進“華世奎書法文化傳習室”、“李平凡版畫文化傳習室”、“芭蕾美育傳習室”等美育傳習室建設與發展。加強家庭、學校、社會協同以美育人,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中國國際合唱節”、“津寶音樂節”、“天津國際少年兒童文化藝術節”、“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娃娃廟會”、“快樂陽光”童歌演唱等活動,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與國際傳播。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戲曲進校園,堅持辦好合唱開放日、“5·11”交響音樂日活動和天津學校戲曲美育大會,促進美育成果互鑑和文化創新。

編輯 | 程婷

來源 | 天津市教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