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發佈納涼線路
觀衆平均20分鐘入院 600餘歲“活文物”領銜亮相
比紫禁城還年長的“活文物”亮相,會出數學題的古橋,能嘗一嘗的“瑞獸”……昨天,火得發“燙”的故宮博物院發佈一條納涼線路,沿途不僅綠樹成蔭,還配套了餐廳、咖啡廳和文創書店等觀衆歇腳處。
今夏,故宮午門外新增了8個檢票口,觀衆平均入院時間控制在20分鐘左右。故宮博物院保衛處副處長蘇鵬提醒,請觀衆按預約時段準時參觀。暑期每日11時至12時爲入院高峰時間段,觀衆不妨錯峰參觀。
刷臉“秒過”安檢
故宮博物院採取先安檢再檢票的模式,8條安檢通道和32個檢票口全部啓用。智能閘機具備人臉識別比對功能,觀衆刷臉就能實現實名認證。
遮陽傘基本覆蓋排隊等候區。“除了老人愛心通道,還有輪椅和嬰兒車的專用無障礙通道、兩條無包觀衆安檢通道。”蘇鵬說,根據去年暑期客流分析,青少年觀衆比例增至30%。所以今年暑期開啓了“研學通道”。由獨立法人機構組織的、未成年人佔比85%以上的團隊可以申請快速預約、檢票服務。
“《故宮博物院參觀須知》《故宮博物院禁止攜帶物品目錄》實施一年有餘,觀衆禁攜物品寄存量正在逐月減少,降幅在20%至35%之間。”蘇鵬建議,觀衆先寄存行李再安檢,加快入院速度。“隨着新的運包車啓用,觀衆午門寄存,約1小時後就能在神武門或東華門取包。”
納涼線路“活文物”亮相
“炎炎夏日,非常推薦觀衆沿納涼線路——外朝西路參觀。”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副主任高希當了一回推介大使,“從午門進入,直接往西穿過熙和門,觀衆一路可以參觀武英殿陶瓷館、南大庫傢俱館以及慈寧宮雕塑館,沿途有河流橋樑景觀和樹蔭可納涼。”
很多綠植都是“活文物”。鼎鼎大名的十八槐率先出場,年紀最大的一棵600餘歲,最年輕的一棵樹齡也有兩三百歲。其中,最粗的一棵樹直徑約5米,最高的一棵足有21米。在清代這是一條要道,帝后、王公大臣進出西華門都會途經此處。到了慈寧宮區域,荷花與碗蓮盛放。史料記載,明清時期紫禁城盛行宮廷花卉文化,在宮殿庭院和花園中會擺放應季盆景、盆花及瓶花。
最不能錯過的文物當屬橫跨於內金水河上的斷虹橋。拱橋望柱上的石獅神態各異,宛然如生。“橋的建造年代爲明初還是元代尚未有定論。但此橋用料之考究、裝飾之華麗、雕刻之精美乃紫禁城內諸橋之冠。”高希說,“都說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歡迎觀衆也來數一數斷虹橋上的獅子。”
超6成路椅挪至樹蔭下
故宮參觀線路上的1151把路椅進入夏令時,超6成被調整了方向。“原則就是冬天追太陽,夏天追樹蔭。”故宮博物院開放管理處處長房小妹說,每把路椅重約300斤,需要六七個人才能搬動。
在納涼線路上,觀衆還可以品清涼。冰窖餐廳作爲老牌網紅,今夏推出文創——甪端冰棍。高希說,冰棍的原型是明萬曆掐絲琺琅香薰甪端。觀衆在壽康宮也能找到甪端身影。
目前,故宮人流密集區域配置了14支暑期巡邏隊等流動崗位。急救車也隨時待命,10分鐘內可到達院內各區域進行危重情況快速處置。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