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降至0.01元?多家公募下調申贖門檻,卻給行業帶來一個問題

繼多家公募機構下調申贖門檻後,8月22日,渤海匯金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也宣佈進行調降。

與此前部分公募針對特定渠道進行調整不同,該調降只保留官方的下限,類似政策近期已經頻頻出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目前各家基金公司給出的調整方案差異較大,有的最低申購下限爲0.01元,有的則是1元。而在實際的金額認購和份額贖回中,不同淨值的基金對應的份額折算方式不同——對於淨值極高或極低的產品而言,以類似做法參與並不值得推薦。

有受訪者表示,渠道代銷的標準有必要進行統一,基金公司也應該切實提高資管能力,做更多有益於提高交易便利性、增加流動性的舉措,幫助投資人恢復市場信心。

申贖門檻下調幅度不一,最低降至0.01元

8月22日,渤海匯金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將從8月26日起,對旗下4只基金調整申贖最低要求。具體來看,單筆最低申購金額、單筆追加申購最低金額從原先的10元降至1元,單筆贖回最低份額和賬戶最低基金份額餘額從1份變爲0.01份。

此次渤海匯金資管針對的是旗下4只債券型基金,且在公告當中並沒有涉及對應合作渠道的說明,也就是說,該政策的制定屬於基金公司的指導,具體執行還需要考量銷售機構的規定。

類似調降動作在近期已經出現多起,但不同的是,很多前期進行調降的基金公司產品已明確對應的渠道。例如泰康基金在8月21日公告的旗下基金調整申贖門檻時提到,對泰康安惠純債A、C在山西證券的最低申贖標準進行調整。

無獨有偶,嘉實基金也在近期公佈消息,決定自8月20日起,對嘉實上海金ETF聯接A、C在螞蟻基金銷售的單筆最低申購金額、最低贖回份額和最低持有份額進行調整,單筆最低申購0.1元,最低贖回份額和最低持有份額均爲0.01份。

當然,也有基金公司如同渤海匯金資管那樣,僅調整下限,未提到專門的銷售機構,政策具有普適性,特別強調了關於實際操作中,要以各銷售機構的具體規定爲準。

可見,從近期出現的申贖調降政策,並非簡單的門檻降低,而是讓基金公司合作的銷售機構有了更多操作空間;基金公司的政策指引則至少從最低要求方面進行了約束。

特別是一些基金甚至已經把申購門檻降低至1分錢,如工銀瑞信黃金ETF聯接E單筆最低申購金額及定期定額投資金額就爲0.01元。記者瞭解到,降低申贖門檻雖然有些許吸引資金的要素,但目前信心缺失的市場背景下類似操作或不僅限於此。

業內關注渠道代銷的行業標準統一化進程

基金跌跌不休,降低申贖門檻到底有多大效果?而針對目前市場越來越多出現破淨,乃至“兩毛、三毛錢淨值”的產品出現,引入類似的機制又會給基金的管理帶來什麼影響?

記者在同公募界人士交流時發現,所謂的降低門檻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目前的公募募資以及持營困局,反而在缺乏統一的申贖標準背景下,極低的申贖標準可能不利於相關產品的管理。

如前所述,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在近期開始調降申贖下限,但有的只作爲指導銷售機構的參考性政策,即便有對應的銷售機構也不統一,有的申購低至1元,有的低至1分錢。行業目前依然缺乏明確且統一的執行標準。

“不同的基金公司針對同一渠道的銷售方案差異很大,認購起點的不同,投資人在參與成本以及資產配置的靈活度上就有差異。”8月22日,華南某公募界人士微信同記者交流時坦言,這樣的操作類似於此前股市交易的變化,即主板股票購買超過100股後可以以1股作爲計量單位。

但就目前的基金申贖調整來看,越來越多的基金開始如法炮製,但缺乏統一的標準,且基金的申贖跟股票還不一樣。

該人士表示,就目前的基金金額認購和份額贖回的方式來看,認購之後會按照基金淨值折算成份額,一般會到小數點後兩位。但對於目前低至兩、三毛錢淨值,或是高至10元以上淨值的產品,倘若按照0.01元的認購標準執行,對應不同份額的淨值折算之後,不排除有些認購會直接歸入基金資產,而非真正的貢獻份額增長。

可見,對於越來越多基金公司出現申贖政策調整,同業者也有不同看法出現。而爲了提高交易的便利性,增加市場流動性,業內更多是希望看到把精力用到資管能力的提升上來,幫助投資人恢復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