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丨萌娃快樂研學+農耕,把課堂搬進“田間地頭”
(原標題:組圖丨萌娃快樂研學+農耕,把課堂搬進“田間地頭”)
01:23
婁底市婁星區磨子石村湘中民俗文化園(陶龕書院)爲孩子們打造的“豐收大片”。
水果、蔬菜一應俱全。
孩子們瞭解各類傳統的農具和農耕方式,認識不同的蔬果糧食。
大自然是孩子生動的課堂。
紅網時刻新聞11月1日訊(記者 楊豔 通訊員 曾平)耕讀傳家遠,詩書繼世長。婁底市婁星區磨子石村依託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積極拓展“研學+農耕”模式,讓孩子們學農耕、知農事、體農趣。10月31日,漣鋼幼兒園500餘名萌娃走進該村湘中民俗文化園(陶龕書院),體驗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農耕文化教育課。
孩子們認真觀看袁隆平院士的紀錄片。
在湘中民俗文化園科普館內,孩子們認真觀看袁隆平院士的紀錄片,對這位“雜交水稻之父”的敬意油然而生,也激發着他們對農業科學的興趣。“我承諾,珍惜每一粒糧食;我承諾,熱愛勞動,用我的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我承諾,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用行動守護我們的地球家園……”活動伊始,孩子們莊嚴宣誓,承諾節約糧食,熱愛勞動,尊重自然,保護環境,尊重和傳承農耕文化。
隨後,500餘名萌娃分爲三批次開展農耕教育體驗活動。現場,老師們以農具爲“課件”,以農產品爲“教材”,仔細地爲孩子們講解,讓他們詳細瞭解各類傳統的農具和農耕方式,認識不同的蔬果糧食。大家認真聆聽,時不時提出問題,沉浸在農耕知識的海洋裡。
現場製作豆漿。
“老師,這些黃豆要怎麼放?”在豆腐坊,孩子們的疑問聲此起彼伏,老師們爲孩子們耐心示範,把泡發好的黃豆放入石磨中研磨,“哇,原來黃豆遇水之後會大變樣!”大家迫不及待,輪番上陣,大顯身手。在觀察、探索、體驗中瞭解了製作豆漿的全過程,感受到通過自己勞動獲得食物的樂趣,培養了實踐創新能力。
“孩子們走進自然,親近土地,感受勞作的艱辛,體會糧食來之不易,這對他們來說是受益匪淺的。”漣鋼幼兒園相關負責人梁平告訴記者,大自然是孩子生動的課堂,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此次活動讓孩子們通過親身體驗農耕生活,讓他們對傳統的農耕文化有更深的感悟,培養對生活更全面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