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谷論壇》林依晨是成都人 但關你什麼事?(陳復)

林依晨早已大學畢業多年,教師節或中秋節都不忘給恩師朱立熙講師發簡訊問候與送禮盒致意,朱老師卻因她的鄉愁,始終不忘自己是「成都人」,而發怒在臉書上說:「不記得教過成都人。」(圖/中時資料照)

臺灣的演員與歌手林依晨,素有「零負評女神」的雅稱,因接受邀請,上大陸戀愛真人秀《心動的信號》第七季,聽聞來賓來自成都,開心舉手大喊:「我是成都人!」並說自己爺爺是成都人,這番話傳回臺灣引發熱議,很多臺灣人覺得林依晨竟然「翻車」,甚至有人惡搞,將她的維基百科改成「林依晨出生於宜蘭縣,但自稱中國成都人」,雖然我點進去閱讀的時候已經改回來。

早在民國89年(2000),林依晨想幫弟弟換新電腦,參加自立報系《臺北捷運報》的第一屆「捷運超美女」競賽,並奪得第一名。民國90年(2001)高中畢業後,林依晨考進國立政治大學韓文系,隔年(2002)因演出電視劇《十八歲的約定》出道,後於民國97年(2008)因《惡作劇二吻》在第四十三屆金鐘獎獲得戲劇節目女主角獎,成爲首位因偶像劇獲獎的女演員。

其實,早在民國102年(2013)林依晨到四川宣傳新完成的《蘭陵王》這部電視劇,當時在微博就有感發文:「祖父當神仙后的兩年,我終於又回到他的故鄉成都,飛機慢慢下降的過程中,看到這片土地,突然有種強烈的歸屬感,若是爺爺當初沒有來到臺灣,沒有選擇奶奶,也就沒有我的爸爸,更不可能遇見媽媽,甚至有我的出生了,很奇妙的因緣哪!」顯見她對故鄉有着濃郁的情感。

記得有個人曾經來到他曾祖父母的故鄉,不禁深有感觸說:「這不是我出生的土地,但卻是我用情最深的一塊土地。」其實更早些年,他就來到這個自己從未在此成長的故鄉,只是特別想去探望故鄉失聯已久的遠親。這個人並不是臺灣明星林依晨,而是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他的曾祖父因愛爾蘭遇到大饑荒,由韋克斯福德郡逃難來到美國麻薩諸塞州的波士頓。

甘迺迪總統專屬的總統圖書館把西元1963年他在愛爾蘭做的國事訪問稱作「返鄉之旅」(A Journey Home),裡面記錄甘迺迪對自己這個訪問「充滿着鄉愁」,甘迺迪更在演說中表示:「這趟旅行時隔115年。」甘迺迪的曾祖父派翠克甘迺迪(Patrick Kennedy)本來是一名佃農,租的25畝田因歉收不能繳交租金,在西元1848年10月的某一天,他搭上開往美國的一艘貨輪。

甘迺迪能有鄉愁,想在衣錦榮歸後替曾祖父還願,林依晨不能有嗎?林依晨早已大學畢業多年,教師節或中秋節都不忘給恩師朱立熙講師發簡訊問候與送禮盒致意,朱老師卻因她的鄉愁,始終不忘自己是「成都人」,而發怒在臉書上說:「不記得教過成都人。」並說:「我把她的照片全部下架,拜託教師節不要再寄來簡訊,這種虛情假意太廉價。」林依晨聽了,心中不會覺得很傷感嗎?

其實,朱老師應該要感動還有學生會如此念舊情。正因對老師有着如此深的感念,林依晨纔會始終記得自己的祖籍,不忘回首爺爺來的故鄉。而且,在臉書上常見朱老師穿着唐裝照相,並覺得教師節很重要,他難道沒有注意到:中華民國的教師節其實是孔子誕辰,孔子是中國歷史的精神巨人,朱老師如果已經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怎麼還要在意教師節有沒有學生給自己獻上問候與祝福呢?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當林依晨毫不在意自己從哪裡來,她就再不會記得這位恩師了。正因林依晨始終還記得自己祖先的源流,她纔會接着在孔子誕辰這一天,不忘記獻上對老師的師恩。我們現在在大學任教的老師,還有幾人能獲得畢業的學生念念不忘,始終牢記教導的恩情呢?面對林依晨的鄉愁,老師只應該給予祝福,真不該撕裂師生的情誼。

還有個問題很值得深思,就是「祖籍」與「戶籍」帶來的認同議題。民國81年(1992)中華民國的〈戶籍法〉修改,廢除籍貫登記,使得我們戶籍哪裡就變成哪裡人。祖籍是指自己整個祖先來源的地點,籍貫則是指祖父、父親或自己三世生長的地點,這使得身分證尚未廢除籍貫登記前,對外省人來說,祖籍就是籍貫;對本省人來說(包括閩南人與客家人),祖籍並不是籍貫。

這種細微的差異,使得閩南人與客家人往日的身分證並不會填上祖籍,譬如連戰的祖籍在漳州市龍海區(過去是龍海市)的榜山鎮馬崎村,他曾經在民國89年(2000)與民國93年(2004)兩度競選總統,在選舉公報上都寫自己的籍貫是「西安市」,有好事者攻擊這是在對外省族羣獻媚,其實並不是如此,其父親連震東在西安工作,他出生與成長在西安,自然籍貫要寫西安市。

當〈戶籍法〉廢除籍貫登記後,你是哪裡人,就變成靠戶籍來認知,這使得一家人的認同變得不太一樣,而且戶籍與住址不能視作等號,同一個人的認同變得很多重。我常在簽單上要填「通訊地址」與「戶籍地址」,沒有人質問我這兩個地址怎麼不一樣?當我戶籍在臺北,我就是臺北人;當我戶籍在新竹,我就是新竹人;十幾年前我因孩子唸書的關係,把戶籍遷到宜蘭,我就變成宜蘭人了。

我的戶籍雖然變來變去,但我常週末始終住在臺北與新竹,周間則住在宜蘭,我說我同時是臺北人、新竹人與宜蘭人,看你星期幾來問我,會不會有人過來質問我對於居住地點的感情不專一呢?並不會。當我住在哪裡,喜歡哪座城市(或縣市),我認同自己是哪裡人,這都是我擁有的自由,他人並不需要表態認同或不認同,通訊地址與戶籍地址如此,怎麼一遇到祖籍就變調了?

對於全體漢人來說(包括外省人、閩南人與客家人),我們不只有戶籍,更有祖籍,儘管對於外省人或本省人而言,祖籍與籍貫有着細微的差異。戶籍會變,祖籍則始終不變。譬如我的祖籍在福建省南平市,這是因我的祖先是南平人,自然我同樣是南平人,儘管我的兩個祖父過去生活在福州,我的父親出生在杭州,我的籍貫或許可跟著稱作福州或杭州,但我的祖籍始終都是福建省南平市。

但不論是外省人、閩南人或客家人,正因每個人都有祖籍,更有戶籍地址與通訊地址的差異,這使得人有多重認同本來就很正常,但如果現在全都變成「只能徹底認同臺灣」,因此你是哪裡人只能侷限於臺灣島內,不能跨出臺灣島外,而且網軍動輒就要抓出「不認同只有臺灣認同」的人來公審,難道這是要我們徹底變成沒有記憶、沒有源流更沒有故事,只有政治正確口令如一的可憐人嗎?

回到林依晨,我始終記得蔡英文總統曾經說過的話:「沒有人需要爲他的認同道歉。」尊重林依晨還記得自己是成都人,這只是尊重林依晨本來就有包括祖籍在內的多重認同而已。我們不要新住民忘本,不要新住民只認同臺灣,還鼓勵他們的孩子學母語,卻要自己忘本,不能再記得自己的祖籍,這到底是來自什麼自相矛盾的邏輯啊?這不禁讓我覺得有個看不見的黑手,始終在欺負我們漢人。

林依晨是成都人,但關你什麼事?其實,這與維護臺灣社會本來的多重認同高度相關。我們只有尊重彼此存在着多重認同,我們各自纔會有特色,卻彼此纔會有交集。我是外省人,你是閩南人或客家人,但我們都是漢人;你是新住民,我是原住民,但我們都是臺灣人;你是臺灣人,我是福建人,但我們都是中國人。中華民國就是因尊重人能有多重認同,始終是我們心中的政治中國。

(作者爲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