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AI兇猛上位

作者 | 劉寶丹

編輯 | 周智宇

自從ChatGPT出圈,AI大模型就成爲科技企業押注的確定性未來,從技術、人才到產品,AI大模型的戰火全面鋪開。

近日,華爾街見聞從接近通義的內部人士處獲悉,阿里通義已遞交勞動爭議仲裁申請書,將起訴前通義千問大模型技術負責人周暢違反競業協議,後者於8月加入字節。

這是阿里時隔四年對離職員工發起仲裁,也讓外界窺探到了AI大模型領域的人才競爭強度。除了周暢外,還有多位AI行業內頂尖人才,在今年加入字節。

過去一年多,字節圍繞AI戰略構建了以Flow部門爲核心的組織架構,覆蓋了基礎設施、AI大模型以及落地應用等完整的產業佈局。

字節在AI戰略上一路高歌猛進,即便在AI佈局上佔得先機的阿里也要開始警惕了。業內人士認爲,對周暢提出仲裁背後,阿里意在通過此舉表明自己的態度,也意味着,AI大模型的競爭已經到了關鍵的階段。

過去十幾年,字節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崛起的科技新秀,從今日頭條到抖音,再到Tik tok,字節推出了一個個爆款APP,並努力將這種能力複製到AI時代。挑戰也顯而易見,AI技術仍在快速迭代,在國內已處於領先梯隊的字節,也需要給市場更多驚喜,讓AI真正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這注定是一場艱險的競賽。字節不僅要跑贏自己,還要跟來自全球的競爭對手掰手腕。AI時代的科技“新王”,也會在這場賽跑中,坐上下一個時代的王座。

追趕

AI大模型是人才密度極高的賽道,這也註定了,人才會成爲大廠最核心的競爭力之一。

周暢2017年7月入職阿里,是通義實驗室算法團隊的核心技術骨幹之一。今年7月,他以創業爲由提出離職,並簽署競業協議。華爾街見聞獲悉,他8月加入字節,從事AI大模型相關工作,職級和薪酬不菲。

國內大廠中,阿里是最早將雲計算作爲核心業務,並全面發力AI的巨頭之一。其涵蓋了AI基礎設施、通義大模型以及電商等應用場景,還投資了月之暗面、智譜、MiniMax等主流AI創業公司。然而,如此龐大的AI佈局依然沒能留住周暢。

華爾街見聞獲悉,字節行動迅速,對周暢發起了猛烈的攻勢,字節高層單獨和周暢溝通過,雙方在AGI的技術願景上達成了某種程度的共識,最終讓周暢下定決心加入字節。

除了周暢,今年以來,字節已將零一萬物原預訓練負責人黃文灝、Google原VideoPoet 項目負責人蔣路等招至麾下。字節意在全球範圍內爭搶人才,甚至張一鳴都會親自出手,可見決心之強。

字節也從內部抽調骨幹。今年初,抖音集團CEO張楠、飛書產品一號位齊俊元均轉崗至相關AI部門。接近剪映的人士透露,張楠此前已把精力傾斜到剪映上,並親自帶隊尋求在AI輔助創作上有所突破,重點是AI生圖和視頻等產品。

財大氣粗的字節,在佈局人才的同時,也在算力、技術、應用等方面同步推進,全方位組建AI戰略體系。

去年11月,承載字節AI野心的Flow部門正式成立。在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後,Flow已經成爲和抖音、火山、飛書等平級的重要業務,總負責人爲朱駿,Flow下設三個部門,AI產品團隊 Flow,大模型研發團隊Seed和產品研發支持團隊 Stone。

一位不願具名的內部人士對華爾街見聞表示,Flow和火山引擎並列,但前者不對外,字節AI的To b商業化會給火山,類似百度TPG(技術中臺羣組),主要是訓練文心,而提供模型開發服務的千帆大模型平臺在ACG(智能雲事業羣組)。

在緊鑼密鼓佈局AI一年多以後,字節在市場上逐漸嶄露頭角,無論是模型能力還是產品應用,都開始走到臺前,尤其在AIGC應用上,豆包APP可謂一騎絕塵。

以豆包APP爲例,根據QuestMobile數據,截至9月份,AIGC APP月活規模已經達到7912.8萬,同比增長393.9%,其中,豆包月活用戶爲4197.6萬,遠高於文小言和Kimi,居行業第一。

不僅如此,豆包 App 的30日留存率達到 34.5%,高於同類產品Kimi和海螺AI,很大程度上,這也是字節產品能力的體現。

除了豆包,字節還推出了AI寫真相機“星繪”、AI創作應用“即夢”等工具類產品,此外還把大模型接入抖音、番茄小說、飛書等50餘個業務。

今年初,周亞輝曾言,這波AI中,字節AI戰略也就40分,還是靠了家底厚。11月28日,他覆盤自己的觀察時感嘆,字節24年AI戰略表現滿分。

2024年即將結束,AI大模型在狂飆了兩年後,字節已經開始坐上主桌。

競賽

12年前,字節在北京知春路一個不起眼的民宅裡誕生,如今已長成擁有六大業務板塊、業務遍及全球的巨型獨角獸。去年,字節營收超千億美元,超過騰訊,晉升爲互聯網新王。

通過今日頭條、抖音、Tik Tok等產品,字節一步步構築起龐大的流量帝國,成爲最懂用戶的互聯網公司。然而,一系列產品的成功和行業地位的快速躥升,也讓字節忽視了AI技術的發展。

在AI大模型領域,字節可謂是起了大早卻趕個晚集,險些錯過這一波技術浪潮。

早在2012年,字節就自研了第一版推薦引擎,並在2016年成立了AI Lab,然而隨着後期AI Lab核心人員相繼離職,字節對AI的探索放慢了腳步。

今年初,字節CEO樑汝波在全員會上曾反思,公司層面直到2023年纔開始討論GPT,而業內做得比較好的大模型創業公司,都是在2018年至2021年創立的。字節對機會的敏感度不如創業公司。

在短短一年時間裡從行業裡的追趕者,變成領跑者,字節在這輪AI競賽中表現出極強的組織戰鬥力。

周亞輝認爲,字節智創團隊一部分扔給業務線,一部分和搜索、機器學習中心、AI lab整合成AI大軍,快速把上萬人的組織黃金比例分割整合成AI大軍。“字節快速迭代實在太強了”。

當然,AI也是公認最燒錢的項目,而字節會賺錢,也敢於花錢。據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二季度,字節收入增長超過40%,達到290億美元,上半年總計實現營收5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922億元)。

不過,在AI大模型的初期階段,字節確實可以通過砸錢的方式迅速補齊自身短板。但長期來看,持續燒錢無法持續,字節還需要在應用端探索,儘快找出商業化路徑。

挑戰也顯而易見,一方面,字節需要在持續動態的技術發展中,不斷去判斷下一個產品PMF(產品市場匹配點)可能是什麼;另一方面,來自全球的競爭對手也在爭分奪秒的搶佔市場。

以豆包爲例,雖然在國內月活已經突破4000萬,但Open AI旗下ChatGPT每週活躍用戶數已經突破了3億,豆包距離上億用戶還有一段距離。

朱駿曾表示,做大模型應用一個很大的挑戰是,在動態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要判斷大模型現在能解決好什麼任務,同時可能更重要的是要嘗試預測半年、一年後大概能把什麼樣的任務解決好。

國際巨頭已經跑在了前面。Open AI自12月5日起,連續舉辦12場新品發佈會,首個動作劍指商業化。Open AI創始人奧特曼也表示,2025年有望見證“超人工智能”的雛形,這些都意味着,AI大模型的行業變局還在激烈的演變中。

面對瞬息萬變的全球市場,字節還遠不到可以喘息的時候,無論是技術能力,還是應用探索,字節都還需要更努力地追趕,甚至超越,這也會是前所未有的人類科技話語權之戰。

從門戶時代到BAT時代,從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人工智能時代,都證明了一個規律,只有根據變化不斷迭代自己的公司才能贏得更多勝算,如今留在牌桌上的字節無疑具備這種能力。

在國內AI市場展露實力後,字節要馬不停蹄地參與到全球AI戰役中來,這也許是一場極其艱難的鏖戰,字節必須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