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的邏輯鬼才
【餘竟/摘自浙江大學出版社《伊隆‧馬斯克:夢想與冒險》一書】
馬斯克在創辦SpaceX之前,他的創業故事聽起來和其他商界大佬的並沒有什麼不同,無外乎是夾着包上門推銷,不斷吃閉門羹或者被嘲笑爲騙子,然後拍拍身上的塵土去下一家繼續推銷,典型的「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憑着這股勁頭,馬斯克成功地創立了Zip2和X.com兩家互聯網公司。因爲馬斯克剛好趕上了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時期,有點眼光,有點膽量,有點耐性,成功的概率自然很大。
但是,馬斯克沒有停留在創業的舒適區,他先後賣掉了兩家互聯網公司,然後摩拳擦掌地進入三個陌生但又充滿吸引力的領域:航空、電動車、太陽能。從這一刻開始,馬斯克的鬼才邏輯才真正發揮作用。
對這三個領域比較熟悉的人都知道,它們雖然是高科技產業,卻也是長期停滯不前的產業,進門倒是容易,可要想走得遠卻異常艱難,所以外界認定馬斯克進軍這三個領域的行爲是「自殺式的創業」。後面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馬斯克多次面臨破產風險,尤其是SpaceX,接連三次火箭發射都以失敗告終,然而馬斯克卻像「小強」一樣挺了過來。
不是幸運女神拯救了馬斯克,也不是厄運之神放過了馬斯克,而是他的鬼才邏輯發揮了超凡作用。
這個邏輯的基本原則是剝開事物表象去發現本質,然後再從本質開始,迴歸到表象。
馬斯克是怎麼追根溯源的呢?舉個例子:馬斯克如何給員工定代碼任務。他早期的下屬曾調侃:「伊隆會拿碼錶記錄自己敲鍵盤的單位時間,用總代碼量除以這個時間,然後按得數給我們分配任務。」聽起來有些極端,可仔細琢磨一下,馬斯克找到了單位時間內敲代碼量的本源,然後用這個本源去要求員工,已經很講道理了。
對於這種做法,馬斯克有一個很有趣的觀點:如果一件事在物理學上是可能的,那就一定能實現;如果不能實現,那並不代表物理學有問題,而是中間的某個環節出了問題,所以你要解決的不是物理學問題,而是中間環節的問題。把這個觀點套用在敲代碼這件事上,就會發現:如果某個員工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根本原因往往是他在敲鍵盤的中途開了小差。
從這個角度看,追根溯源這種鬼才邏輯,聽起來雖有點深奧,執行起來卻很簡單,因爲它簡化了一切複雜的表象,直擊事物本質,讓目標更容易實現。
因爲懂得追根溯源,所以馬斯克在他的創業旅程中,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使命」。這聽起來有點像拙劣成功學喜歡使用的名詞,其實不然,真正擁有創業使命感的人,才能在創業的道路上一往無前,因爲它是一個戰略層面的總方針。
就拿馬斯克來說,他所認爲的使命是什麼呢?創辦互聯網公司?不是。成爲大權在握的掌門人?也不是。事實上,所謂的使命從馬斯克的大學時代就開始了,那時候他就發現,人類未來會和五個問題密切關聯:互聯網、可再生能源、太空探索、人工智慧及基因工程。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耳熟?沒錯,馬斯克後來的創業歷程,基本上就是按照這五個關鍵字展開的。
當馬斯克提出要把人類送到火星的時候,或許很多人已經笑岔了氣,認爲他不是一個瘋子就是一個騙子,卻沒人去關注他爲什麼會提出這個遠大的構想。
馬斯克爲什麼要開啓移居火星計劃呢?因爲這個邏輯鬼才早就有了想法,他認爲地球已經發生過五次物種大滅絕,每一次都有大批物種消失,那麼在未來,很可能還會發生一次物種大滅絕,那麼對人類來說,最好的避險措施就是「複製粘貼」—把人類這一物種進行復制,然後投放到一個安全的環境中,而火星就是最理想的地方。
你看,只要順着馬斯克的邏輯主線去倒推,你就會發現人家說得頭頭是道。接着再按照這條主線推回來,你是不是又覺得「移居火星」這個目標一點都不可笑了呢?
有了移居火星的目標,馬斯克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製造出能夠載人的太空飛行器以及移居火星所需的技術和設備。
第一階段,製造火箭。
別看馬斯克之前沒有接觸過航太科技,但是他有了使命,有了目標,就會不遺餘力地去做,哪怕最開始製造的「獵鷹1號」只有一噸重,那也是移居火星的第一步。那麼,接下來連續三次發射失敗的事情也好理解了:甭管火箭是出故障還是自爆,這些都不會讓馬斯克放棄,因爲沒有火箭就無法移居火星,他的使命就實現不了。
第二階段,太空旅行。
光有火箭是不夠的,它不過是一種動力裝置,要讓人類移居火星,還需要能在太空遨遊的飛行器。於是馬斯克絞盡腦汁地去研發「龍飛船」以及「重型獵鷹」等,即使中間遭遇了各種不順利,可這和未來快樂的火星生活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繼續幹就是了。
第三階段,移居火星。
這一步到目前爲止還沒有真正實現,但是馬斯克已經奔跑在這條路上了,他不介意前面有多少障礙在等着自己,他只知道自己追根溯源的真相是正確的:地球的資源正在枯竭,人類必須尋找新的伊甸園。在這種強烈的使命感的推動下,馬斯克不在乎花多少錢,因爲他知道這些錢就是用來幹這些事的;更不在乎會遇到多少麻煩,因爲移居火星本來就是一件難事,不然恐龍爲什麼不去火星避難呢?
正是藉助這種邏輯,馬斯克竟然一口氣讀完了《火箭推進原理》《天體動力學基礎》《燃氣渦輪和火箭推進的空氣動力學》等極其晦澀難懂的專業書籍。在外人看來他是病得不輕,可馬斯克卻喊着「再來一本」,因爲他知道自己需要這些知識。
邏輯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很多人自認爲很有邏輯,其實不然。如果換一個人去做馬斯克的事,估計瞭解不到五分鐘就會搖搖頭:「不行,這根本做不到!」可是輪到馬斯克,他不會去想「做不到」,而是會想「怎樣才能做到」,因爲他已經看清了事情的本源,他所要做的不過是調整表象而已。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讀者雜誌》2025年02月號】
圖/讀者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