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華東師範大學曾剛:前三季度萬億GDP城市規模效應明顯 應抓住“兩重”“兩新”政策紅利
截至目前,26座萬億GDP城市的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已經全部出爐,其中,17座城市經濟增速跑贏全國。
前三季度,萬億之城表現如何?從排名變化看,上升與下降的城市各自發展動能受到了什麼影響?萬億之城加快發展方式轉型,可以從哪些方面進一步提升競爭力?
圍繞上述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了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在他看來,前三季度,萬億GDP城市經濟穩定增長,意味着我國大城市繼續向好發展,規模效應趨勢還是比較明顯,是中國經濟的強支撐和穩定器。
曾剛認爲,萬億之城要抓住區域戰略重點,用好“兩重”“兩新”政策,注重科技發展,特別是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把長期國債、專項國債用到關鍵的實施戰略上。當前,大部分萬億GDP城市都在提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搶抓未來賽道,未來需要增加主動性,讓更專業的機構人員參與未來產業方案謀劃。
萬億GDP城市規模效應明顯
《21世紀》:26個萬億GDP城市作爲中國城市排頭兵,前三季度經濟表現如何?
曾剛:前三季度,萬億GDP城市的表現和大家預計的差不多,都是穩定增長,26個萬億GDP城市中,有17個城市經濟增速跑贏全國。以季度變化看,對比的時間尺度較短,城市排名比較穩定,只有個別調整,總體大趨勢沒太多變化,萬億之城還是中國經濟的強支撐和穩定器。
此前,有觀點認爲中國的大城市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在下降或減弱,目前看,大城市繼續向好發展,規模效應趨勢還是比較明顯。
不過,前三季度,部分萬億之城有一些位次調整,例如合肥、東莞位次上升。以東莞爲例,可以看到東莞明顯的後發優勢,通過與深圳形成互補,不僅是配套生產,也發展出不少附加值比較高的產業鏈環節,例如科技研發。
《21世紀》:從GDP排名來看,前三季度的萬億GDP城市中,長沙與鄭州拉開差距,這些城市各自發展動能受到了什麼影響?
曾剛:長沙和鄭州都是省會城市,但長沙在強省會和長株潭城市羣發展方向上或有一些遲疑,鄭州堅定推進強省會戰略,可以預見,未來河南會更加集中資源到鄭州。前三季度,長沙經濟表現還比較穩健,由於城市主導產業偏傳統重工業,能實現4.8%的經濟增速已經不容易,未來想要繼續加快發展,可以在新興產業上找準發力點。
因地制宜提升競爭力
《21世紀》:萬億之城位次變化方面,前三季度,合肥排名逐步上升,天津、寧波、青島繼續衝擊前十名。如何看待這幾座城市的發展動力?
曾剛:安徽在舉全省之力在支持合肥發展,特別在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方面,支持一些龍頭企業發展,合肥政府在投資方面也比較有膽量和信心。這幾年強省會做的最成功的一個例子就是合肥,不僅把省會做大了,也把城市能級做強了,不僅解決規模問題,還同步提升發展質量,這是合肥的明顯特徵。
天津作爲直轄市,雖然離北京近,但是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沒有發揮出優勢,未來還需要加大發展主動性。
寧波和青島有一些相似,都是所在省份的“第二城”,雖然面臨強省會的壓力,但積極尋找發展機會。寧波發揮港口優勢,從幹散貨爲主的港口運輸結構,逐漸往高端化進階,積極開展集裝箱運輸,同時拓展港航高附加值產業鏈,寧波一批單項冠軍、“小巨人”企業也很強。青島此前藉助沿海開放優勢,發展對外合作,現在也注重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面向全國統一大市場拓展新發展支點,產業結構轉型也走在全國比較靠前的位置。
《21世紀》:當前“兩重”“兩新”政策契機,各城市可以抓住哪些機遇?萬億之城加快發展方式轉型,可以側重從哪些方面提升競爭力?
曾剛:當前“兩重”“兩新”政策是與長期國債和專項國債一起的,有很多具體配套政策。萬億GDP城市最有可能也應當把握住這個機遇,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注重國家所需與地方所能相結合,因地制宜是最重要的。
此外,萬億之城還要抓住區域戰略重點,例如長三角一體化經濟協同發展,注重科技發展,特別是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把長期國債、專項國債用到關鍵的實施戰略上。
當前,大部分萬億GDP城市都在提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搶抓未來賽道,但目前一些項目專業性質差一些,未來需要增加主動性,讓更專業的機構人員參與未來產業方案謀劃。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鄭瑋對本文亦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