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法國編舞家夏瑪茲來臺 舞蹈開啓世界大門
碧娜鮑許烏帕塔舞團藝術總監、法國編舞家波赫士.夏瑪茲(Boris Charmatz)本週來臺呈現首部獨舞作品《半醒》。(趙紹伯攝/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法國編舞家波赫士.夏瑪茲(Boris Charmatz)本週來臺呈現兩支舞作,包括他的首部獨舞作品《半醒》,以及集結25名舞者、一萬種不重複動作的大型舞作《一萬種姿態》,呈現舞蹈不同面貌。(趙紹伯攝/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碧娜鮑許烏帕塔舞團藝術總監、法國編舞家波赫士.夏瑪茲(Boris Charmatz)本週來臺呈現兩支舞作,包括他的首部獨舞作品《半醒》,以及集結25名舞者、一萬種不重複動作的大型舞作《一萬種姿態》,呈現舞蹈不同面貌,他表示,舞蹈帶他打開世界的大門。
《半醒》是夏瑪茲人生中第一部獨舞作品,結合了口哨和肢體表演,他表示從小就很喜歡吹口哨,「我6歲時一直希望可以組成一支口哨交響樂團,當別人喜歡踢足球的時候,我喜歡自己吹口哨,口哨聲訴說了我的內在情感,表達我腦海裡的世界,我認爲這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可以和觀衆分享我心裡的音樂旅程。」
夏瑪茲表示,疫情期間禁止外出的空檔,促成這部獨舞作品誕生,「我有很多時間發想,以緩慢的進度創作,我人生中從來沒有自己的獨舞作品,很高興有機會透過獨舞和觀衆有密切的交流。」
夏瑪茲小時候也曾學過小提琴,家中也常常播放24小時的音樂廣播電臺,音樂在他的生活裡無所不在,他表示,最初在思考怎麼呈現時,也曾想過要唱歌或是說話,但最後選了口哨,「吹口哨時,會有出乎意料的點子,有時你不知道你會吹出什麼來,但那些事情一直都在我腦海裡,那些我聽見的事、我看見的事。」
夏瑪茲說,他也很喜歡小提琴,只是後來沒有繼續演奏,家族中也有人是很好的小提琴家,而他認爲選擇跳舞是一種自由,「跳舞和呼吸、表達、觸碰、分享有關,舞蹈帶我閱讀、書寫、聽見、看見,去到世界各地,舞蹈帶我打開世界的大門。因爲跳舞,所以我們有話要說。」
夏瑪茲在19歲就讀舞蹈學校時開始編舞。他在雷恩國家編舞中心擔任總監時提出「舞蹈博物館」宣言,將此國家展演機構轉型爲一座屬於大衆的舞蹈博物館,將舞蹈作爲一種藝術介入社會運動。宣告舞蹈與視覺藝術在體制內外的混種時代正式來臨,創造了當代表演美學的新典範,同時奠定了他在歐洲當代舞壇的地位。北藝中心曾在2016年協同北美館首度邀請他來臺展演作品《口腔運動:舞蹈博物館計劃》,於2018年演出《夜舞》。
《半醒》將於3月15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演出,《一萬種姿態》於3月17日、18日登場,同樣在北藝中心大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