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愛國主義教育這一課
施 平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今年適逢新中國75週年華誕,是愛國主義教育法實施的第一年,各地教育系統和各級各類學校持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特別是9月開學以來,全國高校組織“我和祖國共成長”主題活動,錄製報國強國短視頻、傳唱經典愛國歌曲,中小學校結合地方實際和學校特色開展愛國主義知識競賽、“我與國旗合個影”大思政課等,引導廣大學生深刻領悟“中國紅”背後的精神力量。
青少年時期是價值觀、人生觀和祖國觀、民族觀形成的關鍵期,要從小抓好愛國主義教育這一課。每逢週一的校園清晨,國歌聲中,學生全體肅立,那是對祖國最樸素的敬仰;歷史課上,從鴉片戰爭的屈辱到新中國成立的輝煌,從改革開放的春風到新時代的征程,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參加紅色研學,重走先輩足跡,現場感受那份爲國家和民族未來不懈奮鬥的激情……愛國主義教育是塑造青少年學生精神世界的基石,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是心靈的洗禮。把愛國主義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就是爲了讓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生根發芽。
愛國是立德樹人的永恆主題,愛國主義教育要持之以恆做下去。一方面,全面融入課程。要講好思政課,將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融入日常教學。挖掘各門學科中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構建愛國主義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相統一的育人機制。另一方面,強化實踐育人。把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融入各類社會實踐,用好紅色場館、紀念館、博物館等資源,組織學生參加“場館裡的思政課”“行走的思政課”等。讓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發揚光大,必須在青少年中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常態化教育,在參與中感悟,在體驗中成長,激發學生日用而不覺的愛國熱情。
愛國是具體的、現實的,這要求每個人不僅要有對祖國的深厚情感,更要有爲祖國發展貢獻力量的實際行動。對於學生羣體來說,就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紮根人民,奉獻國家。在科研一線奮力攀登,助力“中國製造”邁向“中國智造”;在田間地頭強農興農,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在奧運賽場奮勇爭先,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近年來,廣大學生勇於到艱苦環境和基層一線吃苦擔重,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刻衝得出、頂得上,在成長成才中建功立業,閃耀動人的青春光芒。
不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紮在土裡;不論在何時何地求學,祖國和人民都始終放在心裡。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堂“必修課”,要充分運用新時代偉大成就的生動教材,引導祖國下一代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一代代人接續奮鬥,必能不斷譜寫無愧於前輩、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