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2000年之前建成小區將全面更新 新建住宅層高不低於3米
本報記者 吳靜 盧志坤 北京報道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穩住樓市”寫入總體要求,宏觀層面對房地產給予更大支持。
目前,存量政策基本上應出盡出,業內普遍認爲,2025年房地產市場能否真正實現“止跌回穩”關鍵在於增量政策的落實效果。
《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到,在3月9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稱,住建部將着力推進城市更新工作,接下來實施一批惠民生、促發展、防風險的更新項目,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舊小區都要納入改造範圍。
此外,對於今年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好房子”,倪虹表示,住建部正在組織修訂《住宅項目規範》,其中有一項即是把住宅的層高標準提高到不低於3米。
2000年前老舊小區全部納入改造
近年來,中央多次強調推進城市更新工作,並對城市更新工作進行重點部署,2025年城市更新已成爲政策發力的重要方向之一。
倪虹在上述會議上介紹稱,從2019年中央部署實施城市更新以來,全國累計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近28萬個,惠及1.2億居民;加裝電梯超過13萬部,增設停車位380萬個,增設養老、托育設施近8萬個,增加充電樁105萬個,新增文化休閒、體育健身場地3100萬平方米;更新改造地下管網約50萬公里;打造“口袋公園”4萬多個、城市綠道12萬公里。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出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倪虹表示,接下來住建部將重點從兩個方面抓好落實。
一是抓體檢,查找問題。要堅持問題導向,從住房、到小區、到社區、到城區,去查找羣衆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同時堅持目標導向,查找影響城市競爭力、承載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短板弱項。倪虹說:“體檢發現的問題,就是城市更新要重點解決的問題。目前,全國290多個地級市已經全面開展城市體檢,下一步還將支持有條件的縣級市也開展體檢。”
二是抓項目,解決問題。倪虹表示,住建部接下來將實施一批惠民生、促發展、防風險的更新項目,重點有三類。
第一類是民生類項目。他提出,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舊小區都要納入改造範圍,因地制宜實施改造,也鼓勵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舊住宅。同時,城中村改造項目,要在去年新增100萬套基礎上,繼續擴大改造規模。此外,要大力推進完整社區建設,重點是聚焦“一老一小”,完善無障礙適老化配套設施、政府托育服務設施、兒童活動場地。
第二類是發展類項目。一是更新一批老工業區、舊廠房,植入科技研發、文化創意、人工智能等新業態、新功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二是改造一批老舊街區,打造精品街道、城市客廳,建設活力街區。三是保護、修繕一批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
第三類是安全類項目。他指出,今年重點抓三件事:一是再建設改造地下管線15萬公里以上,守護好城市的“裡子”和“良心”。二是聚焦消除城市的嚴重易澇積水點,再完成1000個排水防澇重點項目建設。三是發展數字化、智能化基礎設施,努力實現地級及以上城市燃氣、供水、排水等生命線工程安全監測全覆蓋。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近年來上海、北京、廣州、杭州、武漢等多地陸續涌現出了居民探索自主更新的實踐案例,包括浙江衢州江山市永安裡小區、武漢青山區“住宅合作社”模式、北京豐臺馬家堡68號院2號樓、廣州花都集羣街2號等典型案例。
從市場主體參與的機會來看,未來可能採取原拆原建的老舊小區預計有一定的規模,有建設經驗的房地產代建企業、金融機構,以及交付入住後的物業服務都有相應的參與機會。
住宅層高不低於3米
隨着住房供求關係發生變化,建設符合市場需要的“好房子”、提供好服務成爲房地產行業發展新模式的重要內容。近兩年不少地方持續優化土拍規則、改善土地規劃設計條件和套型要求,引導和鼓勵房企打造更優質的產品。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完善標準規範,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
倪虹表示,住建部調研瞭解到,大家對“好房子”有幾個“度”需要重點關注,即房間的高度、溫度、溼度、淨度和亮度,以及採光度。“近期,我們在組織編制‘好房子’建設指南,也在修訂《住宅項目規範》,其中有一項,就是把住宅的層高標準提高到不低於3米。”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向記者解釋稱,層高是指從本層地板到上層地板的距離,而常說的實際使用高度是淨高,用公式來理解爲:層高-樓板厚度=淨高。對於淨高,我國2005年版《住宅建築規範》、2011年版《住宅設計規範》都有不應低於2.4米的強制性要求。對於層高,2011年版的《住宅設計規範》規定:“住宅層高宜爲2.8米。”
他表示,“宜”是建議性要求,所以各地具體執行的時候,高低略有不同。現在供求關係改變後,多數城市走向存量市場。由此,對土地新增、房屋新增的需求減少了,土地和房屋由絕對短缺走向相對短缺。“這時候,地價和房價都沒那麼高了,當大家開始關注居住的好不好時,應該調整包括高度在內的指標。”
倪虹指出,“好房子”離不開新科技,住建部接下來一方面將大力推廣惠民實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着力解決隔音不好、滲漏、開裂、反味等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另一方面,會積極推廣全屋智能。
在上述會議上,倪虹還強調,各地首先要把保障房建成“好房子”,政府的民生工程一定要帶頭。此外,不僅要把新房子建成“好房子”,也要結合城市更新,採取多種方式,把老房子想辦法改造成“好房子”。
隨着“好房子”落地,業內認爲將進一步激發改善型需求。不過,李宇嘉指出,新規落地對存量在售項目可能會有影響。“特別是,未來會產生價格一樣,但層高更高的房子,可能部分改善型需求會轉向等待。因此,建議政策要明確新規生效的時間,新舊規如何順利過渡,降低對舊規下產品的衝擊。”
(編輯:盧志坤 審覈:童海華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