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式及多重資產ETF來了 金管會目標2026年規模達2千億

ETF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主動式及多重資產ETF來了!金管會今日正式推出修法預告,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表示,國內17家投信業者裡,目前已有15家公司表達有意願發行,在2026年,希望這二類新種ETF的發行規模可達到2千億,已位列重要的績效指標。

主動式及多重資產ETF在臺灣的問世,和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有密切關聯,高晶萍表示,在114年即希望有上述首檔ETF的問世。

不過投資人要注意了,未來所謂的「多重資產ETF」,雖然都是「股債合一」,但即使大部分配置比重爲債券,仍叫作「股票指數基金」,所以投資人要特別注意二點,一爲是否標註「平衡型基金」,二是要留意股票和債券的配比,以免想買的是股票型基金,結果在多重資產ETF投資上卻「買錯了」。

在修法工程上,金管會今日預告修正「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管理辦法」部分條文、「證券投資信託事業募集證券投資信託基金公開說明書應行記載事項準則」部分條文和「有價證券得爲融資融券標準」條文草案。

其中在名稱上,未來主動式ETF的中文名稱將爲「主動式交易所交易基金」;修法中也明訂,考量主動式ETF爲基金經理人的特定投資方針運用基金投資,主動分析作成決策,因此,爲利投資人辨識及區別商品特性,要求未來業者發行時,要在基金名稱標明主動式字樣,並明定投資於股票或投資於債券的主動式ETF應分別適用股票型基金及債券型基金相關規定。

此外,不論是主動式ETF或是多重資產ETF,都可作當衝,也可開放作融資融券,即和一般的ETF市場交易一樣。

爲了開放多重資產ETF,這次金管會修法時即開放ETF的「指數成分證券」,可同時包括股票及債券,也就是所謂的「股債合一」ETF,而且,指數編制規則應明定各類成分證券配置比例,並應於公開說明書中揭露之外,金管會爲了避免投資人混淆,特別要求指數名稱應標明「平衡」字樣,而且,並未開放該指數發行「槓桿型」或「反向型」的被動式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