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式ETF 初估規模達2000億!商品最快年底問世
隨着ETF市場近年來的蓬勃發展,「主動式ETF」也成爲關注重點,金管會證期局長張振山今(17)日指出,目前有15家業者有意願,預估整體目標金額將達2000億元以上,最快今年底到明年初可以看到商品出爐。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5月20日上任,今日首度接受媒體聯合專訪。針對「主動式ETF」的開放,彭金隆證實正在研議當中,持續蒐集各方意見。
目前臺灣的ETF均爲被動式ETF,其選股方式是根據其追蹤的指數,而主動式ETF即部分追蹤指數或完全不追蹤,讓基金經理人有更大主動性去選股、創造更高收益,等於是現行臺股主動式基金掛牌,現在美、韓、澳、歐很多國家都開始發行主動式ETF。
金管會證期局長張振山指出,去年有到歐洲考查了許多國家的做法,有全開放、也有半透明的,目前正積極趕工中,之後將辦理公聽會,該制度包括周邊的法規、投信投顧公會章程,最後到業者,將來還有系統化的規劃,最快今年底到明年初可以看到商品出爐,但是前提是要有政策支持。
張振山表示,以美國爲例,主動式ETF就有1250幾檔,其中資產管理規模(AUM)佔比僅6.4%,韓國雖然只有166檔主動式ETF,但AUM佔ETF市場約三成,以國外經驗來看,已經有不少國家做得不錯。主動式ETF可讓業者有自我創造商品的能力,讓臺灣的商品有多種選擇的空間,對市場是正面的,但是外界的環境到底能不能接受?需要審慎以待,畢竟商品推出之後,就會流通在外。
而據金管會初步估計市場上對於主動式ETF的需求量,以業者來說,68家的投信業者中,約有15家是有共識也有意願要做的,還有一、兩家外商業者也有意願嘗試,預估整體主動式ETF目標金額將達2000億元以上。
而外界也好奇主動式ETF不追蹤指數,也沒有績效指標,如何讓投資人有資料可以參考,張振山表示,國外有少數國家,要求須提供績效指標,也就是說這檔基金做得好不好,投資人可以判斷,但臺灣目前不會參照該模式,主要是因爲目前還沒有發佈出去,會參考業者需求。而證期局內部會盡快修訂相關規範,比如管理規則目前只提到被動式ETF,將來多了主動式會有不同的方向,交易所及櫃買中心審查、公會規範等都需要調整,最後是業者系統自動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