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業績下滑、投資收益降五成,壓力之下何解合規難題?

拾鹽士 | 出品

作者|多面金融工作組

今年以來,監管態勢趨嚴趨緊,讓券商違規行爲“無處遁形”。

據近日公開數據,10月份監管部門共對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國金證券、平安證券、長城證券5家券商開出7張罰單。其中,中信證券被開出3張罰單,且均與營業部違規有關。

而值得注意的是,年初至今中信證券已數次被監管部門“點名”。僅在第三季度,中信證券因爲交易系統異常已先後被深圳證監局、上交所、深交所、證監會點名,放眼業內屬實罕見。

業績壓力下,“券商一哥”何解合規難題?

違規操作不停、罰單不斷

“券商一哥”合規隱憂不容忽視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9日,年初至今共有82家券商領251張罰單。其中,中信證券以11張罰單成爲年初至今領罰最多的券商。

在業內人士看來,營業部違規頻出可能與券商管理不善,內部控制機制缺乏、對員工行爲監管不力有關。可以看到,雖然中信證券一直以來業績穩居同行業第一,但合規隱憂依然不容忽視。

近日,中信證券因爲八年前其負責的一起重大資產重組財務顧問過程中存在業務違規現象被監管部門通報,並因爲這一項目收到了四張罰單。

通知顯示,證監會指出中信證券在擔任航天通信收購智慧海派重大資產重組財務顧問過程中存在以下四大違規問題:一是重組階段未對標的公司的主要供應商、主要客戶和關聯關係等進行審慎覈查;二是持續督導階段未對上市公司銷售真實性等進行審慎覈查;三是重大資產重組實施完畢後,上市公司所購買資產真實實現的利潤未達到預測金額的50%;四是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不嚴格。

證監會要求中信證券引以爲戒,認真查找和整改問題,建立健全和嚴格執行投行業務內控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規範,誠實守信、勤勉盡責,切實提升投行業務質量。

今年9月28日,中信證券兩名該項目經辦員工袁雄、焦延延被採取監管談話的行政措施;時任中信證券併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部門負責人的張劍因對上述違規行爲負有領導責任,被證監會出具警示函。

實際上,除了航天通信項目,中信證券操作的其他項目也多次出現違規問題。

9月27日,A股上市公司思創醫惠發佈公告,公司涉嫌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一案已由浙江證監局調查完畢,思創醫惠被處以8570萬元罰款,公司時任董事長章笠中被採取10年市場禁入措施。

經過調查,思創醫惠及相關人員涉嫌違法的事實包括2020年7月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時公開發行文件編造重大虛假,而該項目的保薦機構(主承銷商)爲中信證券。

針對上述違規,深交所已於2021發佈對中信證券的監管函。深交所認爲,中信證券履行保薦職責不到位,內部質量控制存在一定的薄弱環節。該所決定對中信證券採取書面警示的監管措施。

拾鹽士注意到,近幾年中信證券違規行爲屢禁不止,且多次被提及公司內控不完善等問題。

2021年2月,深圳證監局披露稱,中信證券在日常經營中對相關業務的管控存內部控制不完善等問題,並責令其改正。

2022年3月,中信證券江西分公司因存在內部控制不完善等問題,被江西證監局責令增加內容合規檢查次數。

2022年10月,因下屬多傢俬募子公司存在產品審覈、公司治理、出資超標等問題,深圳證監局認爲中信證券內控機制不完善,對其採取責令改正措施的行政監管措施。

2023年金融行業內控合規管理趨嚴,但中信證券合規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改善。

2023年1月,上交所對中信證券兩名保薦代表人肖某某、路某開出監管警示函,直指兩名保代在華大智造IPO項目中存在保薦職責履行不到位的情形。

2023年4月,西藏證監局對中信證券及兩名保薦代表人徐某、宋某某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西藏證監局指出,中信證券作爲華鈺礦業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項目保薦機構,在2017年至2018年6月持續督導工作中存在對關聯方及關聯交易現場檢查不到位、對銷售收入及主要客戶異常變化覈查不充分等問題。

今年9月25日,中信證券還因集中交易系統異常,導致客戶交易受到影響,收到了深交所的書面警示。

據悉,中信證券交易系統異常時間爲6月19日10點7分至10點26分,超過10分鐘,根據《證券期貨業網絡安全事件報告與調查處理辦法》第12條,達到網絡安全事件中的較大事件標準。

除了深交所因上述“技術安全”問題對中信證券發出警示,實際上,在三季度短短几個月時間內,中信證券已先後被深圳證監局、上交所、深交所、證監會“點名”。

經濟學家餘豐慧向媒體表示,證監會、交易所頻下罰單,說明券商在過去的幾年中存在許多不合規問題,這反映了券商投行在經營過程中可能存在着違規行爲、風險控制不力等深層次的問題。

業績增速不及十大券商均值

營收淨利雙降,投資收益下滑五成

有專家指出,金融巨頭頻繁違規,大多是因爲在業績壓力下,在一定程度上放鬆了合規管理,因而導致違規被處罰。

雖然依然穩坐“一哥”寶座,但今年以來中信證券業績基本面承壓也是不爭的事實。

中信證券2023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的投資收益、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等分別同比下滑49.76%、58.51%和79.65%。對於公司前三季度投資收益的減少,中信證券表示主要因金融資產持有期間取得的收益同比減少。

具體來看,2023年前三季度,中信證券營業收入合計458.07億元,同比減少8.06%;歸母淨利潤164.14億元,同比減少0.93%。從業務收入來看,前三季度公司各項業務手續費收入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自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7.18%。

單第三季度,中信證券營業收入143.07億元,同比減少4.21%;歸母淨利潤51.08億元,同比減少4.90%;基本每股收益0.33元/股,同比減少5.7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649.05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中期十大券商營收同比增速中位數爲9.03%,歸母淨利潤增速中位數爲4.54%。放眼整個行業,2023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業績整體仍呈現增長態勢。國泰君安證券預計,2023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歸母淨利潤同比上升9.03%,投資等機構業務是業績改善的主要貢獻因素。

由此看來,無論是從中期業績還是三季度業績增長水平來看,中信證券均已落後於行業前十平均水平。

此外,在手續費和佣金收入方面,中信證券各項業務手續費收入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2023年前三季度,中信證券手續費和佣金淨收入210.51億元,同比減少12.56%。其中,經紀業務手續費淨收入78.33億元,同比減少10.89%;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52.58億元,同比減少16.15%;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淨收入73.97億元,同比減少8.49%。

此外,從中報數據來看,今年以來中信證券兩融等信用業務帶來的利息淨收入下滑更爲明顯,上半年該項收入共實現21.23億元,同比下滑22.46%。

利息淨收入下滑主要由於中信證券賣出回購金融資產造成資金利息支出的增加所致,財報顯示,上半年中信證券該項支出爲31.13億元,相比上半年的21.7億元大幅增長。

對於中信證券營收疲軟,有業內人士猜測,可能是因爲公募降費潮導致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等減少。但也有觀點認爲,對於多數券商而言,手續費及佣金的下降對於整體業務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