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不必妖魔化陸制疫苗
中時
全球新冠肺炎防疫戰已進入下半場,焦點從篩檢、隔離、戴口罩,轉移到疫苗接種,這是比上半場還更要拚錢、拚科技的競逐。很顯然地,臺灣靠鎖國與口罩贏了上半場,卻在疫苗戰中全面落後,蔡政府苦心打造的防疫神話已逐漸崩解,必須正視現實,不要再讓政治凌駕專業,否則臺灣會笑上半場、哭下半場。
人類社會能不能恢復正常生活,得看疫苗何時替大家建立足夠的羣體免疫,這會是一場非常浩大的工程。輝瑞/BNT、莫德納、牛津與阿斯利康的AZ疫苗都已上市,嬌生疫苗也很快會獲核可,大陸、俄羅斯、印度等國都已產出疫苗,並供應給友好及進行疫苗合作的國家。去年疫情初起時,很多腳步快的國家都迅速與各大藥廠簽約,投入資金並綁定採購量,從研發到建立冷鏈配送都參與其中,以確保能取得想要的疫苗量。
這時,政府的態度夠不夠積極、投入的資源夠不夠多,就非常重要。全球接種率第一的以色列,是因爲總理納坦雅胡徹夜打電話和輝瑞總裁「盧」,「盧」到輝瑞硬是在美、英、歐滿滿的單子裡替以色列插了隊,而以色列的說服力,更體現在拿3倍價砸錢的豪氣上。雖然此舉引發歐美等國的「客訴」,但是至少國際現實證明,在這個全球瘋搶疫苗的時候,要取得疫苗,得拚錢、拚技術、拚政治分量,還要拚政府有沒有全力在拚。
搬開自己設下的政治路障
也因爲如此,現在全球雖已有62個國家開打疫苗,但施打量還是集中在富國,而且歐、美、英、日等富國無不超量搶單,藥廠出貨根本來不及應付。歐盟和英國甚至爲了搶疫苗祭出出口禁令,大國之間搶到翻臉,弱勢窮國落得更加弱勢。大國之所以瘋狂搶貨,是爲日後疫情的反覆超前部署,除了要建立人口65%的羣體免疫力外,還要考慮疫苗效期可能只有1年、疫苗會不斷變種等問題,必須持續確保手上有足夠的劑量。
當各國都在爲疫苗拚命時,臺灣卻完全落在後頭,連疫苗的影子都看不到。衛福部長陳時中的說法一變再變,從信心滿滿說已掌握3000萬劑,到表情沉重對交貨量及時程給不出答案,顯然情況並不樂觀。蔡政府一開始對疫苗研發與國際採購的動作都太慢,國內的研發在去年4月後纔開始推動,但因爲國內檢體少,政府沒替藥廠找國外合作對象,目前只有兩家進入二期人體臨牀試驗,今年內能不能完成研發還很難說。
至於國際採購部分,原本東洋與輝瑞簽了約,但據說是因透過上海復星代理而被政府叫停,因爲蔡政府抵死不要和大陸有牽扯。問題是復星原本就和輝瑞簽約取得了陸、港、澳、臺的代理權,輝瑞不透過它出貨就會違約,臺灣基於政治理由爲自己設下路障,妖魔化陸制疫苗,是拿人民的健康當犧牲品。
輝瑞疫苗卡在復星的代理,有報導說AZ也退了臺灣的訂單,陳時中的口袋頓時變得空空如也,恐怕只能指望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臺灣依人口數大概可取得476萬劑疫苗,但臺灣疫情不嚴重,未必能排到分配前位,何時能拿到貨、多少劑量、哪個品牌都在未定之天,說不定還會分到大陸疫苗,屆時蔡政府是不是又要拒絕?大陸疫苗不是劣質品,德國已要求歐盟加速審批大陸疫苗,臺灣如果成爲疫苗保護網最落後的地區,當別人都恢復正常生活時,我們還在搞自閉,對國家發展必然造成危機。
追上已落後國際的疫苗戰
未來的防疫戰,已經不在拚低階口罩,而是高科技疫苗。臺灣雖然落後,但不能氣餒,因爲與病毒的作戰會是長期抗戰,我們終究要建立起自己的戰力。疫苗等同於戰略物資,政府必須更積極協助廠商研發,並加大協商力度對外爭取採購疫苗,另一方面,宜授權專家和大陸疫苗業者,以民間交流方式展開專業溝通。畢竟生命無價,病毒不分紅藍綠,防疫更要專業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