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南路書店街盛極一時 周夢蝶擺攤以詩文會友
臺北市重慶南路書店街曾盛極一時,500公尺內擠進上百家書店和出版社。(圖/報系資料照)
臺北市重慶南路的書店街是5、6年級生的集體記憶。日據時代,重慶南路上便開設了「臺灣書籍株式會社」,專門印製當時的教科書,光復後改爲「臺灣書店」,逐漸形成以教科書爲主的出版聚落,大陸地區老牌書店: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等3大書局紛紛來臺北展店、設立分部,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後,出版社和新書局逐漸向重慶南路聚集,出版界龍頭三民書局也是在這個時期成立。
1950年代到1990年代初期是重慶南路書店街的鼎盛時期,短短的500公尺,竟擠進上百家書店和出版社,每天傍晚到打烊時刻,是書店人潮最多、業績最好、進帳最多時刻。書店街上,除1樓店面,2樓以上還有很多書店、出版社,以販賣專業、小衆類書籍爲主,內行的讀者大多知道去哪裡找他們需要的書籍。
書店街聲名遠播,海外及大陸人士來臺,總要到重慶南路逛書店挖寶,就算不買書,也要到此一遊,感染一下兩岸三地華人社會中,最具文化氣息的活力,如果說,全世界的華人想要買臺灣的書,只要到重慶南路書店街應該都會讓他們滿意。各家大型書店也努力充實藏書、改善店內動線,提供讀者更好服務,以三民書局爲例,1988年比照百貨公司首創在重慶南路門市部裝設手扶電梯,方便讀者上下樓,成爲當時全臺第一間有手扶電梯的書局,並販售各類圖書20餘萬種,成爲全國首創圖書館式書店。
書店街上有個特色,每家店門口騎樓柱子旁設有書報攤,早期都是生活困頓的退伍軍人利用「地形地物」,用繩索、鐵絲網搭起木板掛滿書報販售,由於書店街緊鄰臺北車站,加上購書人潮,連帶書報攤也跟着生意興隆,非正式統計曾達200多個。
已故詩人周夢蝶曾在明星咖啡廳前擺攤賣書,成爲重慶南路書店街附近獨特的「文學風景」。(圖/報系資料照)
最有名的書報攤主人,首推獲國家文藝獎章的傳奇詩人周夢蝶。周自軍中退伍後,1959年起在重慶南路和武昌街口的明星咖啡廳前擺攤21年,直到1980年他胃出血動手術,無力擺攤爲止。周夢蝶的書攤專賣詩集和文哲圖書,並出版《孤獨國》等詩集,他終日默然禪坐繁華街頭,全臺文友慕名而來找他,成爲書店街最獨特又難忘的「文學風景」。創作歌手陳綺貞曾以周夢蝶爲主題譜曲寫詞,2013年如願與周見面,瞬間成爲當時已高齡92歲周夢蝶的小粉絲。
2000年起,金石堂、誠品、新學友等連鎖書店大舉展店,以寬敞明亮和豐富藏書、吸收會員並提供折扣等方式,大肆攻城掠地,逐漸衝擊重慶南路書店街的營運,而後來網路書店興起及國人閱讀習慣的改變,更讓書店街的光環逐漸退色,隨着正中書局、中華書局、東方出版社和商務印書館等指標性書局一間間撤離重慶南路,連屹立書店街34年的金石堂城中店也在2018年6月吹熄燈號。金石堂城中店營業最後一天,不捨的讀友擠爆城中店,金石堂創辦人周正剛當時曾苦笑表示:「以前怎麼都不來呢?」
現在的書店街只剩三民書局、黎明書店、墊腳石書店等少數幾家書店,根據國民黨智庫教文體育組今年4月統計,目前書店街1樓店面前3名分別是餐飲業、金融業和商旅,僅存的5家書店當然排不上前3名,除了三民書局,其他書店皆爲複合式經營,或專賣特定書籍。國民黨智庫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認爲,文化部去年實施免營業稅但成效不彰,應該考慮免房屋稅、地價稅,透過加大補貼力道、推廣閱讀活動,勿讓實體書店走入歷史。
金石堂城中店2018年6月吹熄燈號,衆多讀友涌入買書,象徵重慶南路書店街時代告一段落。(圖/報系資料照)
更多 CTWANT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