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王毅:中國不僅要實現綠色低碳發展,也要爲全世界提供更多公共產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偉澤 香港報道
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王毅3月25日在香港大學舉行的香港氣候論壇中指出,作爲目前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以及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不僅要實現自身綠色低碳發展,也要帶領發展中國家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爲全世界提供更多公共產品。
中國在2020年提出“雙碳”目標,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幾年來,中國在減排減碳方面步伐不斷加快,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近期發佈的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清潔能源建設景氣指數(CEPI)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清潔能源新增發電裝機容量6353萬千瓦,佔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的74.42%,同比增長84.09%。
王毅表示,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目標是中國自身驅動的發展目標,而並非應他人要求。中國發展綠色低碳經濟,能夠實現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能源安全的保障以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爲代表的中國外貿“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7989.9億元,同比增長41.7%,佔我國出口比重同比提升1.3個百分點,達到4.5%。
王毅表示,通過系統性的政策體系支持,現在中國新能源的相關產業已經發展成爲支撐GDP的重要增量。不過他同時指出,中國要維持新能源產業的優勢並非易事,在目前國際地緣政治的影響下,中國的綠色供應鏈受到挑戰,新能源產品的出口受到一定影響,延緩了綠色轉型速度。因此,要實現綠色轉型仍需要時間。
王毅認爲,要實現綠色發展,法治化建設至關重要。作爲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王毅透露,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在研究生態相關法律,包括節約能源法、能源法等。全國人大常委會可能在下月將會對可再生能源法等相關法律進行審議,希望今年或是明年能夠初步建設一個法制化框架。
氣候變化影響帶來頻發的極端天氣,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極大損失。2023年四季度,中央財政增發2023年國債1萬億元,作爲特別國債管理,這筆資金重點用於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升行動等八大方面。
王毅指出,中國的大城市在應對極端天氣事件時存在嚴重不足,特別是面對大型洪澇災害。在全球極端天氣頻發的背景下,中國的城市需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防澇能力,建設城市韌性。同時,中國需要加強國際合作,推動政府之間以及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以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