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設立300億科創母基金,銀行系股權投資佈局升溫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申俊涵 北京報道

銀行系LP正加大在股權投資行業的佈局。

近日,中國銀行發佈消息稱,已經成功設立了目標總規模300億的科創母基金。據瞭解,該母基金由中國銀行旗下中銀證券擔任發起單位和管理人,聯合地方政府、產業龍頭分批分期設立,將引導更多市場資源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母基金將聚焦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生物技術等重點領域,在國家重要科技創新區域和節點城市快速佈局,積極助力重大科研實力提升,有效服務關鍵核心技術轉化應用,切實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化發展。

同時,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髮現,除了此次成立的中銀科創母基金,近年來,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銀行系正紛紛出資設立股權投資基金,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爲創投行業帶來源頭活水。

一位來自股權投資行業的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稱,銀行系參與股權投資的優勢在於,商業銀行本身有強大的網點體系和豐富的對公客戶資源,它跟科創企業間本身就存在基礎金融業務的聯繫。對銀行來說,除了給科創企業提供債權資金,進一步提供股權資金支持,是銀行願意探索的新業務方向。對科創企業來說,也是拓寬資金來源的方式。

“但銀行需要在監管允許的框架內,合規地去做股權投資、科創投資。尤其是在資管新規之後,合規地做這件事變得更加重要。同時,相比傳統放貸業務,股權投資業務的風險性更高。銀行自身的風控體系需要對股權投資業務的風險性和投資回報特點,有更清晰的認知和更高的耐心。”他說。

銀行系股權投資佈局升溫

一位接近中國銀行的知情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透露,此次設立的中銀科創母基金籌備有兩三年時間,中國銀行聯合的地方政府包括蘇州、珠海等地。在中銀系LP方面,除了中國銀行以自有資金出資,出資主體至少還包括中銀三星人壽、中銀證券。

對於此次設立中銀科創母基金,中國銀行方面指出,這將進一步提升中國銀行覆蓋科技企業全生命週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能力。中國銀行將以母基金設立爲契機,依託全球化優勢和綜合化特色,更好發揮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頭雁效應”,持續爲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化提供一體化“商行+投行+跨境”“融資+融智+融商”的全生命週期、全鏈條金融服務支持。

銀行系設立科創投資基金其實早有先例。比如2019年3月,建信領航戰新產業基金正式成立。據瞭解,該基金由建設銀行與國家發改委共同發起設立,建信股權投資負責管理,這隻基金通過母基金+直投的運作方式,主要投資於戰略性新興產業。

工商信息顯示,建信領航戰新產業基金註冊規模243.45億元。基金的出資人方面,建行系合計認繳出資40.3億元(建信人壽認繳出資30億元,建銀國際認繳出資10億元,建信股權認繳出資3000萬元),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作爲基金最大外部機構投資者,認繳73.04億元。

今年以來,銀行系對股權投資、科創投資的熱度明顯升溫。5月27日,中行、農行、工行、建行、交行、郵儲等六大行相繼發佈公告,擬以自有資金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大基金三期”)進行投資,這也是國有六大行首次參與集成電路國家大基金投資,在業內轟動一時。

據瞭解,國家大基金三期註冊資本達3440億元人民幣,其中上述六大行合計出資1140億元,佔比33.14%。中行、農行、工行、建行均投資215億元、交行投資200億元、郵儲投資80億元。六大行投資預計在基金註冊成立之日起10年內完成資金實繳。

7月,千億規模的上海三大先導產業母基金髮布,浦發銀行作爲出資單位參與簽約;近期,工行系旗下工銀投資接連設立了三隻基金,分別爲綠工融金投綠能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北京國能工融強鏈股權投資基金、新疆工融雙碳股權投資基金,三隻基金共計規模約260億。

在選擇GP時,銀行系母基金有怎樣的偏好?上述知情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銀行系母基金跟市場化母基金的篩選標準其實大同小異,管理規模較大、存續時間較長、過往業績實力突出的VC/PE機構,更容易獲得青睞。

“同時,銀行系母基金會希望GP能夠加強跟銀行客戶、銀行業務的互動,加強投貸聯動。就像政府引導基金有返投訴求那樣,銀行系資金有這樣的額外訴求也是相對合理的。”他說。

嚴控風險前提下支持創投,銀行系LP潛力可期

從股權投資行業角度來看,目前市場的出資主力軍仍是政府引導基金這樣的政策型LP。上市公司爲代表的產業資本CVC,也在逐漸增多。擁有體量大、來源穩、期限長等特點的金融機構LP,是創投機構募資是孜孜以求的對象。

FOFWEEKLY編制的《2023年LP全景報告》顯示,金融機構LP可以拆分爲保險、券商、銀行、信託和AMC五小類。其中,2023年出資最活躍的金融機構爲保險,銀行系出資頻次則相對較低。

但其實可以明顯感受到,銀行系在股權投資市場的參與度正越來越高,這離不開政策的鼓勵和支持。

今年6月2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李春臨在國新辦發佈會上指出,我國是銀行主導型的金融體系,銀行業資產佔金融機構總資產的比重超過了90%,在嚴控風險的前提下,引導銀行加大對科技創新和創業投資的支持力度,可以說還有很大的潛力。

當時,金融監管總局政研司時任司長李明肖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金融監管總局深入梳理總結前期上海試點開展的直接股權投資經驗,研究擴大試點地區範圍,充分發揮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在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和企業重組等方面的專業優勢,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

同時,積極支持相關銀行與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開展業務合作,促進項目信息共享交流,充分發揮好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的兩種機制、兩類優勢,積極探索多樣化的科技創新金融服務模式,鼓勵銀行與創業投資基金等加強對接,規範發展“貸款+外部直投”的業務,切實解決初創企業融資難點和痛點,促進企業“資金—資本—資產”三資良性循環。

據瞭解,目前,我國共有五家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分別是工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農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中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和交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

這些公司是在2017年左右由五大行成立,2021年,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在上海開展股權投資試點。2021年12月,原銀保監會曾發佈《關於銀行業保險業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在業務範圍內,在上海依法依規試點開展不以債轉股爲目的的科技企業股權投資業務,並在股權投資業務中建立符合早中期科創企業投資特點的容錯和激勵約束機制。

今年8月29日,北京市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金融監管總局召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擴大試點推進座談會,央地共同啓動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

可以預見,隨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銀行系LP未來將在股權投資市場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