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具有強大生命力(望海樓)

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歷史節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白皮書全面回顧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產生、發展和不斷完善的歷程。中國共產黨領導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具有清晰的歷史邏輯、實踐邏輯和法理邏輯,使其在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中顯示出獨特優勢和強大生命力,爲當代世界政黨政治的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也成爲人類政治文明的新模式

從歷史邏輯看,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是歷史的選擇、正確的選擇。《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白皮書中,這樣描述民國期間議會制亂象:自1912年到1928年,16年間十易國家元首,組閣45屆,總理更迭59人次任期最長者不超過一年,最短者不到一天。總統、內閣、國會憲法變換頻繁,造成嚴重的社會動亂。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走上了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成爲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中各政黨的共同目標。在實現中國人民站起來的歷史進程中,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自覺而鄭重地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可以說,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它植根於中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土壤中,並不斷成長壯大。

從實踐邏輯看,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行得通、很管用。長期以來,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風雨同舟、共同奮鬥。多年來,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圍繞“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深入考察調研,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面對“非典”疫情汶川特大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風險挑戰,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第一時間積極響應中共中央號召,與中國共產黨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幹在一起……這些都生動詮釋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在實踐中的獨特優勢:它能夠實現利益代表廣泛性,真實、廣泛、持久地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的根本利益;它能夠體現奮鬥目標的一致性,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爲着共同目標而奮鬥;它能夠促進決策施策科學性,通過政黨協商、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規範化安排,集中各方面意見和建議,畫出“最大同心圓”。

從法理邏輯看,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不斷髮展、日漸完善。回顧歷史,從“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到“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從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載入憲法,到中共中央制定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等,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在堅持中不斷髮展。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中共中央大力推進多黨合作理論、政策和實踐創新,爲新時代多黨合作事業提供了根本遵循,多黨合作有了新氣象、思想共識有了新提高、履職盡責有了新作爲、參政黨有了新面貌;各民主黨派努力提升履職水平,自覺做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共同推動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不斷完善。

經過70多年發展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給世界提供了一個樸素而珍貴的啓示,那就是任何政黨制度都必須符合本國國情和國家治理需要,既要積極借鑑和吸收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絕不能照搬照抄別國政黨制度模式。走好自己的路,並不斷髮展完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必將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中煥發更加旺盛的生機活力

(作者爲本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