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陷入通縮 全球經濟爆警訊:可能是危險新階段

中國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兩年來首次陷入通貨緊縮區間,這可能讓中國進入了一個較危險的新階段。(圖/Shutterstock)

中國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兩年來首次陷入通貨緊縮區間,作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日益加深的經濟困境,可能讓中國進入了一個可能較爲危險的新階段。

《華爾街日報》指出,最近中國鶴弱公佈的數據描繪出更加黯淡的經濟前景,面對一系列問題,包括出口快速下滑、青年失業率創新高、房地產低迷,中國經濟復甦勢頭正在減弱。

現在,從鋼鐵和煤炭等大宗商品到蔬菜和家用電器等日常必需品及消費品,中國正經歷一場不同尋常的商品價格下跌。這與世界上其他大多數國家的情況恰恰相反,大部份國家仍在努力抑制通貨膨脹。

報導指出,7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3%,這可能只是暫時的,除去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其核心通脹率仍上升至今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其中的危險在於,如果價格下降的預期變得牢不可破,就會進一步削弱需求,加重債務負擔,甚至使經濟進入一個即便祭出刺激措施都難以擺脫困境的陷阱。

分析人士認爲,通縮對於中國這樣債務負擔沉重的國家來說尤其危險,因爲這會增加資金借貸成本,減少消費和投資。國的債務總額在2022年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近3倍,這一比例高於美國。康奈爾大學經濟學家普拉薩德(Eswar Prasad)稱:「中國的現實情況看起來正愈發嚴峻。中國政府淡化通縮和增長停滯風險的做法可能會適得其反,令中國經濟更難擺脫下行漩渦。」

報導說,中國物價的下降可能有助於緩解全球其他地區的通脹壓力,因爲中國出口商品會變得更便宜。但這也帶來了風險:大量中國製造的低價商品或將衝擊外國競爭對手,並導致發達國家的人失業。

對於中國來說,沒有出現通脹反映出國內經濟的失衡,其特點是供應充足而內需低迷。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7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4.4%,降幅較6月份的5.4%有所收窄。PPI自去年10月以來一直呈同比下降趨勢,但CPI卻一直保持上漲,直到7月份纔開始下降,主要原因是食品價格同比下滑。

經濟學家表示,即便如此,今年的消費通脹也不太可能大幅回升。原因是消費者信心不足,根源在於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監管方面的不確定性以及對房地產市場的擔憂。

法國興業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姚煒說,目前的問題是沒有明顯的驅動力來推動經濟復甦。經濟學家預計中國央行將進一步降息,但許多人對用降息消除通貨緊縮壓力持懷疑態度,因爲企業和家庭的信心恢復緩慢,增加投資和支出的意願有限。BCA Research首席新興市場策略師Arthur Budaghyan認爲,這樣的環境使得溫和刺激措施無效,中國政府必須採取重大舉措來應對通貨緊縮,現在做的還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