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展見證飛天榮光

新華社記者顧天成王浩明

世界目光聚焦這裡。

12日至17日,廣東珠海,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舉行。

如雷震耳,轟鳴聲中,重型艦載戰鬥機殲-15T穩穩落地珠海,這是人民海軍戰機首次出現在中國航展;

國家航天局展臺摩肩擦踵,嫦娥六號取回的月球“土特產”——月背月壤樣品首次向國內公衆展出……

本屆航展,飛行表演盛況空前,一批航空航天領域“大國重器”集中亮相,見證着跨越發展能力。

從開國大典的受閱飛機因數量不夠不得不“飛兩遍”,到同時裝備殲-20與殲-35A,成爲全球第二個同時裝備兩型隱身戰機的國家,航天強國的“中國夢”插上大國之翼。

開幕式上,全球矚目的殲-35A一出場便大仰角拉昇、大半徑橫滾,展現絕佳機動性能;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上演“六機筋斗”“四機疊羅漢”等動作,引發現場觀衆陣陣歡呼。

靜態展示區前人頭攢動。今年航展,觀衆可以免費登機,參觀中國自主研發的200噸級大型運輸機運-20。

讓100多頭成年大象同時升空,聽起來不可思議。而這,正約等於運-20的起飛重量。機身長度47米,高度15米,運-20“大肚”能容坦克、戰機;先進翼型、澎湃動力和高效航電,造就這一“大國重器”。

與運-20遙遙相望,是紅-19地空導彈武器系統、新型察打一體無人機等尖端武器裝備首次展出;“昊龍”貨運航天飛機凸顯商業空天領域突破性進展,有望實現可重複使用、自主着陸;中國航發國產民用航空發動機獲超百億元訂單,“鋼鐵雄鷹”擁有越來越多“中國心”……

中國航發新聞發言人楊松介紹:“首次亮相的AEF1200發動機是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型大涵道比雙轉子渦輪風扇發動機,填補了我國航空動力領域的空白,將爲我國大型飛機提供動力。”

國產雄鷹,振翅翱翔。

航展上,一系列無人系統裝備演繹“未來已來”。

無人機化身“天空騎士”,無人船上演“水上芭蕾”,大型無人作戰艇“虎鯨”精彩亮相,無人科技裝備讓觀衆們紛紛感慨“未來已來”。

爲青藏高原實施精準人工增雨(雪),在2023年臺風“海葵”中執行高空多維度氣象探測,在2022年四川瀘定地震期間執行應急通信與災情偵察……國產“翼龍”無人機近年來在國內外廣受讚譽。

“現在我國無人機產業發展得很快,應該說在製造端、應用端均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中航(成都)無人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總監李沛說,通過不斷加速迭代,將爲用戶帶來更多應用場景。

從有人駕駛到無人智能,科技跨越彰顯鯤鵬之志。

漫步航展,能感受到科技照進現實,讓生活更加美妙。

11月11日,大灣區低空特快專線首航,首批打“飛的”乘客抵達珠海看航展。

打“飛的”出行、無人機物流配送……隨着低空經濟發展,穿行“天空之城”的夢想已經變成現實。

航展上,樣式各異的“飛行汽車”、垂直起降飛行器,這些新一代的交通工具讓人們對未來出行方式有了直觀的感受。

“低空經濟擁有萬億級廣闊市場空間和遠大發展前景。”民用固定翼飛機制造商、萬豐集團董事長陳濱說,中國民營飛機制造商正在致力於改變人類出行方式。

航空航天技術在不斷擦亮人民美好生活的科技底色:發動機葉片監測“醫生”、海上救援定位高手、阿爾茨海默症一體化無創診療系統……

“通過轉化應用,中國電科開發出一系列方便實用、‘接地氣’的民用產品,讓航天技術‘下凡’。”中國電科參展專家表示,空天技術將賦能千行百業。

回望來時路,中國航展從1996年拉開序幕,歷經近30年,見證着航空航天自信。從8000平方米到12萬平方米,今年有來自47個國家和地區的1020餘家企業齊聚中國航展,境外展商比上屆航展增長了104%。

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我們期待,圓夢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