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第六屆青蔥計劃開啓 注重深耕精作
導演論壇合照
青蔥計劃第三屆五強導演樑鳴的《日光之下》將於11月27日上映,而李少紅、王紅衛等中國電影導演協會“青蔥計劃”的“大家長們”也希望將“日光之下”的意象賦予青年影人,希望朝氣蓬勃的創作力量能夠更多涌現出來,在日光之下,電影的“青年世代”可以綻放出奪目的創作光芒。
11月25日,由中國文學藝術聯合會、中國電影家協會、廈門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電影導演協會聯合主辦,北京中導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論壇”——暨第六屆青蔥計劃啓動儀式在廈門舉行。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副主席張宏出席論壇,中國電影家協會副秘書長畢文宇及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青蔥計劃發起人李少紅致辭,隨後,李少紅導演與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副會長、青蔥計劃理事長王紅衛、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執委管虎、導演萬瑪才旦、郭帆、董潤年、饒曉志等資深電影人共論“青年世代與文化自信——中國青年電影導演扶持2.0”議題,希望更好地扶持青年影人帶着對藝術的理解和認知踏上電影之路。中央黨校出版集團副總經理、中央黨校大有影視中心總經理王君、廈門國貿教育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陳紅兵、廈門文廣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林瑞鬆、珠江電影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錢永紅、廈門大洲影視總經理陳冠霖、廈門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廈門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江曙耀、出品人、出品人、製片人、著名演員樑靜等嘉賓列席論壇。論壇現場宣佈第六屆青蔥計劃啓動,管虎導演出任第六屆“青蔥計劃”主席。
中國電影離不開青年導演的力量,也離不開有價值的青年導演培養計劃,而這裡面最有影響的就是青蔥計劃。
青蔥計劃可謂是中國電影夢的傳承,該計劃由國家電影局指導、中國電影導演協會主辦、旨在挖掘有潛力的青年導演人才,並對其優秀電影項目從劇本、製作、投融資、宣發等環節進行全產業鏈扶持的公益性電影活動。五年來已經助力上百名心懷夢想的年輕人離自己的電影夢更進一步。
通過電影節展、行業協會、電影機構、電影公司的積極參與,青蔥計劃正在幫助青年導演成長的業態環境變得更好。青蔥計劃自開辦以來,便受到了業內外的廣泛關注,其里程碑式的創舉幾乎吸引了全產業鏈的大力支持。藉助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的影響力和資源平臺,五屆以來,謝飛、馮小剛、張藝謀、賈樟柯、甯浩等百餘位導師將積累多年的經驗和專業技能傳授給青年導演們,爲中國電影市場貢獻一份力量。
參加青蔥計劃的青年導演所受到的“待遇”令出席論壇的幾位導演滿心羨慕,談及處女作的拍攝,管虎導演用了“強撐”兩個字。當時所經歷的無數坎坷讓他從極度的自信到自我懷疑。強大的個人意志,一圈共同做一件事的人,大家的相互支撐對處女作的完成起到了很大作用,很遺憾當年沒有遇到青蔥計劃這樣的組織。
因爲缺乏各方支持,“處女作靠強撐”顯然是很多名導的共同遭遇,萬瑪才旦導演透露他的第一部電影《靜靜的嘛呢石》就陷入過資金困局,且當時還是膠片拍攝,設備也不夠,自己拍得很焦慮。他表示,青蔥計劃讓青年導演沒有了他們當年的焦慮,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創作,“作爲處女作,我覺得信心的建立是很重要。”
擔任第六屆青蔥計劃主席,管虎導演笑稱自己“這麼快就離開青年導演,我覺得是有點傷感的,變成前輩了,但是也有一點幸運。”青蔥計劃對管虎導演而言並不陌生,他不但做過評委,還在第一屆青蔥計劃的時候就看見過大家的努力,“看見過李少紅導演和馮小剛導演等爲青蔥熱烈討論,包括對圖標的設計。在我介入以後,我發現青蔥是真正的爲產業提供資源,非常透徹,不求回報,這是我特別欽佩的事,所以也熱愛做這件事。”管虎導演真誠地說“在我們那個年代,我特別希望有人保駕護航,但確實是沒有,我把這個期望降臨在年輕人身上,會盡心竭力。”
電影理想,薪火相傳。作爲導演的“孃家”,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發起青蔥計劃更是注重傳承,對於這些經驗豐富的導演來說,他們就像過去的師徒傳承一樣,希望能把自己的經驗教訓傳授給徒弟,從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是對人才迭代,行業傳承的使命感。
一羣志同道合的人做一件有情懷的事,這讓青蔥計劃充滿了“人情味”。李少紅導演感言 “我們最初拍戲的時候沒有這個條件,那個時候是非常渴望有這樣的條件,今天有了這個條件以後,我們到底怎麼幫?幫什麼?更多是像王紅衛老師講,我們是陪伴他們,用我們的能力幫助他們創造入門的條件,能不能拍好,能不能成爲第一部院線的長片,能不能成爲處女作,最後的藝術價值還是要靠他努力,我們在旁邊儘量用我們一些經驗來幫助他們。”她表示會保護青年導演的創造性,給予技術性的經驗指導,甚至犧牲一些技術上的呈現,也要保護他們的原創性的想法。希望在充分尊重個性和創造力的基礎上對青年導演理解、保護、關懷、幫助。
呵護關懷同時,青蔥計劃對於青年導演也有鮮明的培養態度,王紅衛老師認爲現在的青年導演,相比管虎、萬瑪才旦等導演拍攝處女作時的心態,焦慮、懷疑少了,反身自問的意識比較輕。自我懷疑其實是調整自我的一種方法,青蔥計劃未來邀請的導師希望“嚴格”一些,對於青年導演不能過度地寵溺、呵護。青年人自信,有才華,但不能自負,電影行業需要有敬畏,電影生產需要實操。
■青蔥不是一個創投平臺 未來會更注重深耕精作
正因有行業傳承的使命感所在,青蔥計劃更多的是溫暖的感情,而非冰冷的商業數據,就像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副會長、青蔥計劃理事長王紅衛所說,青蔥計劃的個性使得它在電影界保持了“核心優勢”,它不是一個創投平臺,而是一個專業性、完整性、持續性的扶持體系。
如今很多華語電影創投項目非常多,以至於創投項目在創投會上的重合率非常高,對此,青蔥計劃提出了新的調整——“深耕精作”,現在不是求規模、數量的時候,而是要去提升質量,向下紮根青年導演培養。
王紅衛老師透露,在今年特殊的環境下,萬瑪才旦導演對於青蔥計劃導演訓練營階段他所負責的青蔥學員包吃包住,“因爲他認爲自己做監製的話,需要了解導演,而導師和學員共同相處的時間是相互瞭解的基礎。而且,他還帶學員去片場看自己拍片子,讓他們有第一手最直觀的感受。”
管虎導演表示,和青年導演合作,除了幫助他們,同時也希望自己從青年導演身上吸收更多的營養,不被時代淘汰。
而導演之間“互相幫助,取長補短”顯然也是共識,在郭帆導演看來,監製就像陪練,饒曉志導演執導《你好,瘋子!》時,郭帆擔任監製,那是郭帆第一次做監製,對他來說更多的還是以導演的角度提供建議,彼此之間找到合適的位置,協調平衡,良好的溝通才能讓片子更順利。
饒曉志導演談起給青年導演徐磊執導的《平原上的夏洛克》做監製時,自己的心情是感覺找到了一個有才華的人,希望幫助他完成作品。“那麼多的青年導演,不見得每一個人我們都能認識,需要有這麼一個平臺,讓我們彼此幫助。”
青年導演+成熟監製已經是行業的標配,前輩貢獻經驗、協調資源,對於青年導演電影項目的成活率和進入電影工業水平的製作是很大的保證。
而經過之前的“創投井噴期”,行業對青年導演的關注和扶持日趨理性,下一步,青蔥計劃對於青年導演的扶持也將進階到2.0時代,變得更爲精準、匹配、有效。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副會長、青蔥計劃理事長王紅衛介紹說,新機制下青蔥計劃的篩選入門會更嚴格,入圍名單會從30強縮減爲20強,這20名學員將在青蔥計劃中得到更好的扶持,給予他們的“肥料、營養、空氣、陽光、水會更多。”從長遠來看,“深耕精作”的青蔥計劃或將成爲記錄中國未來青年電影創作者的“時代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