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表示在載人航天領域與多國展開合作,港媒發現:沒有美國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將於6月17日9時22分,乘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前往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這是時隔近5年後,中國航天的又一次載人飛行。

“他(季啓明)在列出與中國載人航天計劃合作國家國際機構時沒有提到美國。”發射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啓明16日在發佈會上關於中國載人航天國際合作的一番表態,引來香港《南華早報》的敏銳關注。

紐約時報》則在此前一天的報道中提到,由於美國對中國航天合作計劃的限制,從未有過中國航天員進入國際空間站(ISS)。而此前與美國在空間探索上頗多合作的俄羅斯,正越來越轉向中國。

俄聯邦航天局(Roscosmos)負責人羅戈津(Dmitry Rogozin)也在16日透露說,俄正在與中國和法國商討,使用法屬圭亞那庫魯(Kourou)發射場,向中國空間站發射航天器。這也是中國、俄羅斯和其他國際夥伴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任務的一部分。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標識 澎湃影像

“他沒有提到美國”

16日,季啓明在發佈會被問及中國載人航天國際合作的有關情況時介紹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自立項實施以來,在航天器技術、空間科學實驗、航天員選拔訓練等領域,與俄羅斯、德國、法國、比利時意大利等國家的航天機構,以及聯合國外空司、歐空局等國際航天組織,開展了廣泛的合作與交流。”

進入到空間站階段,中國將繼續加大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深度與廣度。季啓明解釋說,比如配置在覈心艙和實驗艙上的科學機櫃,均配備了標準化的載荷接口,具備開展各類科學實驗國際合作的能力。

他表示:“2016年以來,中國與聯合國外空司合作,面向所有聯合國成員國徵集有意搭載到中國空間站的合作實驗項目。目前,已遴選出來自17個國家的9個項目。後續,我們還將與聯合國外空司緊密合作,適時發佈第二輪合作機會公告。同時,我們還正在與法國、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國家,圍繞在空間站開展基礎物理、航天醫學、空間天文等領域的空間實驗進行良好的雙邊合作交流。”

季啓明 澎湃影像圖

季啓明提到中國和俄羅斯在載人航天領域的良好合作關係。“現階段,雙方圍繞近地軌道空間站和載人深空探測領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交流,正在溝通醞釀開展更多的合作。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還會共同實施更多的聯合實驗項目,爲人類探索外空做出兩個航天大國應有的貢獻。”

《南華早報》敏銳地注意到,季啓明說,已經有不少國家和地區向中方提出中外航天員聯合飛行的合作意願,對此中方也總體上持歡迎態度。“但他在列出與中國載人航天計劃合作的國家和國際機構時提到了俄羅斯、德國、法國、比利時、意大利、歐空局和聯合國外空司,卻沒有提到美國。”

路透社在16日的報道中,也關注到季啓明的這番表態,同時提到美國。“美國立法禁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與中國進行任何合作。雖然已有240多名來自不同國家的航天員已經訪問過國際空間站,但從未有過中國航天員參訪。”

中方此次參與任務的3名航天員 新華社圖

路透社稱,如果國際空間站得不到新的資金支持,國際空間站可能會在2024年退役,屆時中國可能成爲唯一運營空間站的國家。

橫亙在中美太空探索交流之間的,正是2011年4月美國國會批准的“沃爾夫條款”。

當年,國衆議院撥款委員會商業、司法、科學及相關機構小組委員會主席沃爾夫(Frank Wolf)在美國財務開支法案中就添加了一條禁令,禁止中美兩國之間任何與NASA有關或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協調的聯合科研活動,以及以反間諜爲由禁止NASA所有設施接待“中國官方訪問者”。

自那以後,每年美國國會的年度撥款法案中,都有這一條款,也包括去年12月頒佈的2021財年支出法案。而這,也成爲了中美太空探索正常學術交流的最大障礙。

“俄羅斯太空計劃的未來取決於中國”

近期,俄羅斯方面也釋放出在空間探索方面與中國深化合作的信號。16日聖彼得堡舉行的全球空間探索峰會上,俄聯邦航天局負責人羅戈津對塔斯社表示:“我們正在與法國同行討論將法屬圭亞那的聯盟2號發射臺改造爲大型月球項目一部分的可能性,這樣它就可以用於載人任務,包括向中國空間站發射航天器。”

“我們也正在與中國同事討論這個問題,這將是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ILRS)的共同努力的內容之一。這個方案正在考慮之中,沒什麼值得驚訝的。”

塔斯社還透露說,歐空局是這些討論中“最大的合作伙伴”。

值得一提的是,塔斯社16日在報道神舟十二號時,強調的是中國和俄羅斯在空間探索上的合作。

塔斯社:中國計劃擴展與俄羅斯的空間探索合作

早在去年7月,中國和俄羅斯兩國航天機構就確定了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合作;2021年3月,中俄兩國政府簽署了《關於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諒解備忘錄》,啓動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合作;4月23日,中俄雙方發佈《中國國家航天局和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關於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聯合聲明》。

本月8日,羅戈津同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CNES)主席菲利普·巴普蒂斯特(Philippe Baptiste)舉行了視頻會議。會上,雙方就法國參加中俄月球站建設的可能性進行了討論。

《紐約時報》在15日的報道中稱,過去20年裡,俄羅斯與美國一起運營國際空間站。“現在,俄羅斯太空計劃的未來取決於世界上新的太空力量——中國。”

但報道中也渲染說:“俄羅斯和中國已經開始制定雄心勃勃的任務計劃,與美國及其合作伙伴的任務直接競爭,開啓了一個可能與之前一樣激烈的太空競爭時代。”

文章將俄羅斯轉向中國的一大理由歸結於“政治因素”。“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正變得越來越親密,建立了一個強大(儘管官方並未明說)的聯盟,反對他們認爲的美國霸權行爲。鑑於中美關係日益緊張,太空已成爲中俄兩國關係升溫的自然延伸。”

5月28日,俄羅斯在阿穆爾州東方航天發射場發射“聯盟-2.1b”運載火箭 澎湃影像圖

此外,報道也援引羅戈津本月發表的言論稱:“如果美國繼續實施影響俄羅斯太空計劃的制裁,俄羅斯將退出國際空間站項目。”

當然,《紐約時報》自己也提到,美國通過的“沃爾夫條款”,阻礙NASA與中國進行空間探索方面的合作。此外,由於政治方面的限制,美國主導的月球載人“阿爾忒彌斯計劃”(Artemis Program)雖然沒有“明確將中國排除在外”,但中國“似乎肯定不會簽署”。俄羅斯也可能不會簽署,因爲它“傾向於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