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代夫機場新跑道試飛成功 可起降最大客機!

近日,一架“空中巨無霸”空中客車A380飛機呼嘯騰空,標誌着馬爾代夫維拉納國際機場新跑道試飛成功,也標誌着由中航規劃總院作爲設計總承包單位承擔的馬爾代夫機場改擴建工程取得圓滿成功,馬爾代夫總統亞明出席試飛儀式。

項目中國航空國際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機場院承擔方案設計、可研編制、施工圖各階段諮詢設計工作。中航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作爲分包方,承擔項目的工程測量、岩土工程勘察、吹填珊瑚地基處理試驗諮詢和沉降監測工作。

馬爾代夫維拉納國際機場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工程,是中國-馬爾代夫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標誌性項目,受中馬政府高度重視。馬爾代夫維拉納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包括新建可滿足A380飛機運行的F類跑道、滑行道、停機坪,以及配套貨運樓、油庫,併爲此進行了填海造地護岸建設。機場擴建完成後將大幅提高旅客接納能力,併爲當地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對馬爾代夫社會經濟和旅遊業發展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

在馬爾代夫機場項目中,機場院採用國際標準、積極創新,應用了多項行業前沿新技術,主要包括機場運行模擬仿真技術、填海技術、低影響排水技術及數字化施工技術,這四項新技術對機場項目產生了巨大作用,不僅提高了工程質量,而且節約了成本、縮短了工期。

模擬仿真技術

由於馬爾代夫機場需滿足F類飛機運行,對機場道面、機位等尺寸具有更嚴格的要求。爲了更加準確高效地對機場空間尺寸進行規劃設計,使用機場行業領先的AviplanAirsidepro軟件進行控制,通過採用多機型—尤其是空間尺寸具有代表性的機型進行模擬運行,充分保證飛行區場地尺寸的安全性、經濟性。同時對飛機運行的尾流影響進行仿真模擬,減少尾流影響,提高運行效率

填海技術

同樣,面對如此大型4F類機場,作爲島國的馬爾代夫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土地資源稀缺,土地成了機場建設的最大難題,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填海。機場所在區域地質成分主要爲國內少見的珊瑚砂,這給填海帶來了很大困難,但經過設計團隊長期攻堅,通過對珊瑚砂基本特性的研究,獲得了珊瑚砂的基本特性。進而根據其壓縮機理,對幾種常用的地基處理方式進行了比選,並按照不同地質條件下的場地區域制定相應的地基處理小區試驗方案。最終總結出了吹填珊瑚砂地質條件下的機場跑道地基振動處理過程的施工控制指標,首次提出了採用重型圓錐動力觸探試驗及幹密度等試驗指標進行地基檢測方法

通過小區試驗各項檢測指標及沉降計算結論,證明了通過振動碾壓的方式進行地基處理能夠滿足本工程飛行區跑道的地基處理目標,此種方法相比傳統的振衝法及強夯法,具有工期短,成本低,對不停航施工影響小等特點,因此,此種地基處理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廣意義。

低影響排水技術

馬爾代夫機場排水設計方案的思路源自低影響開發理念,從徑流雨水源頭減排,優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統,建設生態排水設施,充分發揮土面區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在高強度降雨時利用場區作爲蓄滯洪區,提高機場排水安全性。

利用機場島區域的珊瑚砂滲透性能良好,在跑道與滑行道之間設置蓄滲寬溝,使雨水滲透排除。通過這一方面方案解決了外海海平面過高,構築物排水會導致出口過低,不能及時排除的問題。

排水設計按照地勢設計的典型剖面圖,結合當地最新的IDF曲線,以及10種不同歷時的雨型分配圖、不同排水分區的匯水面積、匯流時間、徑流係數等,計算B-F共5個低窪區在不同設計降雨重現期(5a、20a和50a)下的運行工況,結果顯示在現有參數下飛行區內跑道、滑行道與聯絡道形成的5處封閉區域內的積水不會進入跑道中心線105m範圍,且不會到達滑行道道肩。各區積水能在雨停後短時間內消退。

數字化施工技術

項目在施工階段,採用全程數字化施工技術,以工程項目爲核心,通過專業化、智能化和協同化的信息技術,搭建數字建造項目協作平臺,通過平臺運行完善信息傳遞流程,爲各個崗位的負責人及時推送準確的信息,保證各責任人及時收集、分析問題原因,並對其進行整改。例如,相關人員在進行安全隱患檢查時,發現某個地方存在安全隱患問題,以前需要在現場拍照然後保存到電腦上,再打開進行糾正;現在只需要打開APP,點擊拍照然後上傳到雲中心的模型中,在模型中就會直接進行標記,表示這個位置存在待整改隱患,據此可以對整改過程進行跟蹤。同時,在不增加任何工作流程的情況下,企業積累了最真實的項目數據,爲形成企業大數據,真正實現企業的集約化經營提供了可能性。

數字化施工極大的提高施工效率、節約施工成本,優化了企業業務流程,未來將應用到更多的機場項目中去。

我們的設計師,還解決了哪些難題呢?

在馬代項目的具體設計過程中,各專業同樣面臨多種多樣的技術難題,而在這些問題中最重要的就是機場新跑道的位置方位確定。由於機場周邊水下地形測量圖顯示機場北端區域的海深條件較爲複雜,海牀情況突變,呈大角度變坡至海深30m,坡度達70%,鑑於該區域填海工程施工難度大、工程投資大,因此考慮以新建跑道南端中點爲基點,將新建跑道向東側旋轉0.9°,以實現避開陡坎,保證填海工程安全性。

那麼有人可能會問:跑道轉如此小的角度究竟能帶來多大好處呢?我相信下面這組數字恰恰能說明這個問題,飛行區道面工程增加費用約270萬,填海工程增加費用約290萬,護岸板樁工程減少約1811萬,總費用減少約1251萬,我想這就是注重細節的體現。

同樣在減少填海面積,節約投資方面,依據國際民航組織(ICAO)附件10,並結合機場實際運行需求,通過對馬爾代夫機場跑道入口內移,優化了導航臺保護區,同時,通過設備運行模擬和信號環境仿真,減少GP18敏感區填海範圍。在穿越GP36敏感區的聯絡道的不同區域設置跑道等待位置標識,滿足機場當局在不同情況下的運行需求,並應機場方需求,協助其制定運行規則,提升機場運行效益。

爲貫徹節能環保的設計理念,馬爾代夫機場助航燈光全部採用節能環保的新型LED光源,對保證飛行安全、滿足運行要求和節約能源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時考慮馬爾代夫地處熱帶,終年炎熱,地面溫度會上升到50℃以上的時間較長,土壤多爲珊瑚沙,運行中電纜絕緣很容易老化,出現故障的機率較高。另外直埋電纜後期維護時需要挖開面積較大,維修困難。因此在馬爾代夫機場的助航燈光電纜全部採用套管敷設,更好的保護電纜線路,便與後期運維。

考慮工程總投資,設計中助航燈光一次電纜主管道採用Φ110mmUPVC管,6根電纜套1根管,沿途在直線段、轉彎處及預埋管出口處設置電纜井,由電纜井到隔離變壓器的一次電纜套Φ50mmHDPE管敷設,提高了佈線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及後期運行維護的靈活性。

馬爾代夫的供油工程設計包括油碼頭、油庫、機坪加油管線、陸側加油站、空側加油站等內容,油庫消防水源採用海水,不用建設消防水罐,節省投資。消防平臺上設置消防設備間,消防控制閥門集中設置,接到火災報警信號後,可在油庫值班室按照邏輯順序開啓相應的消防泵和至着火油罐區或碼頭區的消防控制閥,也可在現場手動開啓相應的電動閥

供油工程設計採用自動控制的智能化系統,包含飛機加油自動化、消防自動化、高低壓配電自動化、安防系統智能化、計量自動化、運行數據自動化、調度系統自動化、緊急聯鎖自動化、等內容,通過機坪加油管線監控系統、視頻監控系統、機坪加油管線測漏系統等智能系統共同運轉,使整個油庫區高效安全的運行。

多年來,中航規劃總院持續將高科技應用於民用航空領域。如用計算機仿真技術模擬進出港流程、中轉流程、員工流程和貨運流程等;用BIM方法進行系統梳理,排除設計錯誤;用物聯網、雲計算、個人智能終端、虛擬可視化等技術打造智慧機場,爲旅客提供更多智能化的出行體驗。正是不斷的追求技術提升,堅持技術創新,纔有了今天馬爾代夫項目的輝煌成果,未來,中航規劃總院將不遺餘力推動新技術的發展,夯實基礎設施設計建設實力,提供全價值鏈服務,力爭成爲全球領先的機場規劃建設企業。

打造一個現代化航空設施,需要全面綜合的技術實力。馬爾代夫機場是中航規劃總院精英們智慧的結晶,是在機場建設行業對外輸出“中國技術”、“中國智慧”的積極探索,也是未來機場建設發展的風向標,更是搭建空中絲路的重要舉措。伴隨航空工業的飛速發展,必定有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機場項目遍佈全球,中航規劃總院願與大家分享成果、攜手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