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生和尖子生的差距,真不是智商,而是這4個特質……
作者:主創團·哎呀媽
前不久和一位在初中工作十多年的老師聊天,說到她的觀察:
班上那些畢業,順利升到重點高中的尖子生,是真有過人之處。
不像別人老說的“他學習好是聰明,智商高”。
有些學霸不見得有多高天賦,但和分數一般、怎麼努力成績都上不去的中等生對比,會發現:
他們身上這4個特質,尤爲突出。
學習動力不靠別人推,而是“自給”
網上看到一位媽媽分享:
暑假請了高一銜接課老師到家裡上課,有三個孩子。
一個上了一流高中,一個是普通高中,還有一個擦線最後上了民辦高中。
老師還沒到,三個孩子的表現各不相同。
一流高中的在認真做作業,普通高中的在搭樂高,民辦的則在刷社畜視頻。
看到這場景,媽媽感慨:難怪第一個孩子能成爲一流高中的學霸。
很多孩子起點一樣,天性貪玩,面對學習難免畏難抗拒,能偷懶就偷懶。
可尖子生卻對學習有很強的熱情和動力,哪怕沒人提醒、監督,也能自覺自律,主動學習。
以全國第33名的成績,被西南交通大學少年班擬錄取的初中學霸馮金澤,談到自己的學習秘訣是:
主動保持學習的興趣。
因爲喜歡數學,所以他不斷鑽研。
除了初中階段的教科書外,平時還會主動看一些高中、大學有關數學的書。
在興趣的驅動下,他不需要父母推着走。
而是在父母提前培養他良好的學習習慣後,他能按着自己的想法、思路投入學習和探索中。
這種自驅力,在中等生羣體中很難看到。
老師不在場,發呆打諢百無聊賴,不知道要做什麼,更不清楚從何學起。
在家父母不盯着,他半天都掏不出作業本來,一小時可以完成的練習非得拖到晚上十一二點。
問他學習是爲了什麼,他非但沒概念,還會各種抱怨、吐槽。
難怪有人說,單憑學習內驅力,就足以把所有學渣給秒了。
孩子的內驅力,離不開父母前期的引導和監督。
多觀察孩子,看看他對什麼東西感興趣,有強烈的求知慾。
哪怕是“無用的興趣”,都要允許孩子嘗試、發展。
當他找到滿足內驅力的方法和方向,沉浸其中,不僅能變得自律快樂,還有機會逆襲。
環境再吵,都能專注在自己的事情上
名師張清傑分享過班上兩個從小一直暗自較勁的女孩的故事。
她倆小學是同學,讀書都很優秀。進高中時,進班成績不相上下。
可很快,兩人的差距開始明顯了。
其中一位成績節節攀升,不但穩居班裡第一名,還多次跨入學校物理科目的前列。
另一位,明顯佔了下風,市統考時,總分落後前者60多分。
爲什麼第一位女孩不到2年的時間,就把第二位狠狠甩在後頭。
張清傑老師分析後,發現她倆差的不是智商,而是專注力。
第一位女孩無論什麼時候進教室,都是正襟危坐,目不斜視。
除了上課聽講外,老師幾乎沒能和她有過目光交流;除了回答問題和讀書,完全聽不到她的聲音。
和其他人比起來,她總是默默端坐着,物我兩忘,不徐不疾地看書,一心一意地演算。
而第二位女孩,學習經常跑神溜號,專注力根本沒得比。
學習注意力高度集中,這種現象在尖子生身上特別常見。
一位初中老師評價班上的“黑馬”,這麼說:
“她比很多同學都刻苦,最難得的是她可以靜下心來,即便周圍亂哄哄的也干擾不了她。”
大部分尖子生,都不急不躁,默默努力,高度專注。
他們不像中等生,專注5分鐘,走神1小時,一點風吹草動就分散注意力,被打斷思路後很難繼續保持穩定的學習狀態。
因爲他們自己要什麼,會嚴格要求自己遠離外界的干擾和誘惑,全身心投入學習。
哪怕在家裡,沒老師和家長盯着,也能一坐就幾個小時完全不受影響。
如何培養孩子強大的專注力?父母一定要學會“保護”。
當孩子正在聚精會神玩耍、學習或思考時,不要不合時宜地打斷他、影響他。
適當限制電子產品的使用,協助孩子制定學習時間計劃,規定固定時間內完成某項任務。
孩子一旦有了明確的目標,排除學習干擾項,慢慢會養成專注、高效學習的好習慣。
不畏懼失敗,擁有強大的抗壓心臟
小學階段,學霸和學渣心態上區別不大。
但一上中學,他們一方面要接收幾何倍數增長的知識量,另一方面還要面對分流的壓力。
中等生很容易吃不消,心態一下子崩了,成績也起伏不定,狀態一蹶不振。
能笑到最後的,一定是抗壓力好、適應力強,遇到困難不畏懼放棄,積極主動面對問題,找尋解決方案的孩子。
西安一位學霸分享過:
自己初三第一學期的考試,排名從年級第18名掉到年級幾十名。
於是認真反思,確定自己名次掉落的主要原因是上課聽講不專心,便在文具盒上立了個“Stop it”的牌子。
哈爾濱中考學霸於淼總結自己的成功秘訣,也是一句話:保持良好的心態。
一向性情平穩、溫和的她,有次模擬考試考差了,當時特別害怕,注意力也不集中。
好在老師、父母一直鼓勵她,幫她調整好心態。
恢復平靜後,她學得更認真刻苦,但也會每天抽出一些時間放鬆自己,看看書、聽聽音樂,有時還玩一下游戲。
正是輕鬆愉快的狀態下,她最後考出不錯的中考成績來。
中學階段,孩子面臨的挑戰空前的多。
青春期的迷茫,學習期的高壓,包括對成長的困惑和苦惱。
如果過於脆弱,容易受各種失敗、困難的打擊影響,那後面的路只會越走越難。
身爲父母,一定要及時關注孩子的情緒、生活和學習,給他提供方法和支持,建立他的信心。
哪怕孩子不說,把問題憋在心裡,父母也要充分理解和接納。
主動學習瞭解這個階段孩子的心理狀態,用科學靠譜的方式,教育孩子、陪伴在孩子身邊。
很多心態好的尖子生,背後都站着鬆弛、平和和包容的父母。
孩子不畏懼一時的挫敗,日後才能越走越遠,越變越強。
懂得規劃學習,把精力用在對的地方上
常聽到一些父母吐槽:
我家孩子學習很認真,一放學就趴在桌子上做題,有時候上下學路上還不忘背單詞。
就連上課聽講的筆記,做得比別人還漂亮工整。
可怎麼成績出來,總是差強人意,究竟問題出在哪?
這多半是孩子“假努力”,沒抓到中學學習的要點。
小學階段,多刷題死記硬背,考高分問題不大。
可到了中學,不再是刷題越多越好,內容寫得越滿越好,而是要學會歸納總結、思考和規劃。
一位北京四中的超級學霸,是這樣學習的:
1000天的初中學習時間,他花100天去思考,怎麼學才更有效率,每學一章每學一科都這樣動腦。
加上平時課程聽講,課後梳理所學的知識,他的學習力一點點拔高。
有人說,從初中開始,學習拼的更多是思維。這和智商高低不成正比。
如果孩子記憶力、理解力都高人一等,可他不懂得如何學,到頭來一樣什麼都不會。
一位初一成績中等、初三逆襲的尖子生分享過:
剛上中學時,自己總覺得可以靠點小聰明邊玩邊學,混個差不多的成績。
結果一到初三,所有的知識點變得既熟悉又陌生,怎麼學都沒有狀態。
直到第一次的月考成績出來後,他終於意識到要好好規劃學習。
開始系統做筆記、做錯題本,列月計劃和周計劃,提前設想要達到的目標。
定了目標計劃,嚴格要求自己執行,一個學期後,終於把完成作業的速度提上來。
週末則去圖書館學習,讓安靜的環境幫助自己沉下心學習。
靠這些方法,他最後如願考上心儀的學校。
對於中學生來說,效率最關鍵。
光壓縮時間延長學習時長,反倒學得痛苦和忙亂,最後可能白費力氣。
想要快速轉換學習模式,提高效率,一定要提前做規劃,瞭解每一門課的學習要點。
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安排和計劃,利用好時間,才能持續攻堅克難。
如今的孩子,面臨着一個又一個的關卡。
無數家長擠破頭,想推孩子一把,助力孩子闖關,順利跑上寬闊的人生道路上。
可有人成,就註定有人敗。
不管最後結局如何,關鍵是父母的心態和教導。
不要僅憑單一的標準去評判孩子的好壞,而是從挑戰看成長、看教育。
用適合孩子的方式,教他如何學,如何擁有適應社會的未來力。
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孩子的習慣養成、興趣挖掘、學習力培養。
相信現在再普通、平凡的他,未來也有機會在熱愛的賽道上發光發熱,活出自己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