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壓抑 房市政策失誤

賴總統在國慶演說中承諾打炒房,實現居住正義。政府爲了保障民衆居住需要與抑制投機炒房,過去實施一系列房市政策,如奢侈稅、房地合一稅制、實價登錄制度、平均地權條例修正及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等等,房市政策不斷但房價卻屢創新高,民衆購屋負擔只增不減。政府應認真思考問題出在哪裡?

檢視過往房市政策,二○一一年曾實施奢侈稅,高稅率雖然快速抑制房市投機,卻無法撼動房價。實價登錄制度在二○一二年接續而上,旨在提高房市交易資訊透明化,防止哄擡房價和炒作行爲,實施後的確提升房價透明度,但也被炒作者利用來推升房價,如當作提高價格的定錨工具;交易價格包含房屋裝潢,也影響價格資料正確判讀。

政府於二○一六年續推房地合一稅,旨在打擊短期炒房行爲,但終只能減少短期內的交易量,難以撼動房價,而這些高資本利得的稅負也可能轉嫁到賣價上,反而導致房價持續攀升。後又於二○二一年修法後推出的房地合一稅制2.0,引發更嚴重的房市供給大減問題,房屋購買取得日開始計算,持有滿五年出售才能降到最低二十%的稅率,此重大變革使得市場交易流動性大幅降低,也就讓市場供給大幅減少。

二○二三年再施行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意在通過限制預售屋換約轉售、管制私法人購屋,並嚴懲炒作、穩定房價。實施以來,預售屋市場交易量依然增加,房價亦持續攀升,在住宅需求增加下,僅靠限制轉售和管制私法人購屋,根本難以解決供需失衡問題。

另外,央行自二○二○年以來實施多次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以抑制房市過熱,並針對自然人第二戶進行購屋貸款限制。二○二二年限制範圍擴大到六都及新竹地區不得有寬限期,貸款成數也陸續多次調降。央行管制在短期內有抑制交易流動性效果,但因未能充分考慮首次購屋者和自住換屋者的需求,導致這些羣體受到較大影響,真正的投機者則影響較小。綜觀這些政策,似乎只能抑制短期交易量,房價上漲問題依舊無解。

這些政策對房價上漲多歸咎於有太多投機炒房,但投機客可以炒得起房,也需願意追逐並埋單不斷上漲的房價才行。政府需思考原因在何處,只做壓抑型政策並不能見效。價格是市場供需下的結果,必然是需求過多而供給不足纔會造成房價上漲。

政府統計中的全國住宅家戶比是一一二點二二%,空屋率高達九點二五%,這些供過於求的數字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因爲很多房屋都可能屬於無效供給,民衆所需的房屋仍供不應求,價格纔會持續上漲。因此,政府要清楚掌握市場供需是如何不平衡。然而目前政府沒有任何購屋市場供需的調查研究,僅掌握交易量數字並無從瞭解民衆的實際購屋需求。譬如民衆在新舊屋選擇下,偏好購置新屋而不購置空置老舊房屋;新建的房屋,民衆也僅會追逐偏好的房屋而推升房價。

政府不能再以統計資料來判斷市場供需,應做好購屋需求調查與估計。政府目前僅對租屋市場進行調查研究,但從新青安政策引發的購屋熱潮,可以發現青年實際上是偏好購屋而不是租屋,政府沒能掌握市場購屋偏好以致政策失誤。政府需確切掌握潛在購屋需求者的實際需要,進而評估市場供給不足之處,才能制定有效的房市政策,從根本解決房價不斷上漲問題,實現抑制炒房和穩定房價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