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駕加速上車 催生“人才荒”

畢業季來臨,新能源汽車的人才缺口也引發高度關注。據工信部7月7日發佈的《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預測,到2025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人才需求總量爲120萬人,人才缺口高達103萬人!與新能源汽車正成爲我國國民經濟的強勁增長點相比,專業人才的供給卻未跟上產業發展的迅猛步伐。中國人才研究會汽車人才專業委員會近期更發文指出:人才強則產業強,人才興則產業興。在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的大趨勢下,新能源汽車的人才培養需要及時與行業需求接軌。

現存缺口巨大

新能源車企多次上演“挖人大戰”

新能源車企的“求才若渴”,從今年上演的“搶人大戰”可見一斑。今年一季度,高合汽車剛宣佈停工停產,衆多新能源車企HR即聞風而至,第一時間衝進高合汽車江蘇鹽城工廠現場面試,其中一家車企更向700多名員工伸出了橄欖枝。在特斯拉被曝出在春招季給應屆生髮出offer後又單方面毀約後,蔚來和極氪等新能源汽車企業的HR直接在社交平臺表態,對這些被解約的應屆生表示歡迎,希望他們能夠投遞簡歷加入自己的公司。小米爲了快速造車,直接挖走了吉利汽車研究院前院長鬍崢楠和其他20多名核心人員。

近年來,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的背後,“人才荒”問題逐漸顯現。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472萬輛,佔汽車總量的7.18%。與此同時,超過百萬的人才“缺口”正待填充。記者從某招聘軟件上留意到,當下比亞迪招聘的崗位數多達9800多個,蔚來提供的崗位數多達2000多個。在今年3月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會長張延華表示,隨着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科學佈局、產能擴張和銷量提升,包括生產、設備、維修、配件、汽車電商等在內的全產業的人才需求都在產生巨大的缺口。

多家招聘公司數據也顯示,新能源汽車行業對人才的吸納能力很強。獵聘大數據統計顯示,2023屆應屆碩士需求同比增長最快的新賽道中,新能源汽車排名第一,需求同比上升高達151.06%。脈脈高聘發佈的《2023新能源汽車中高端人才趨勢洞察》報告則指出,新能源汽車行業中人才流入是人才流出的1.65倍。

人才“以舊換新”

智能三電研發工程師被熱招

如果將目光看向如今的汽車工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生產線已實現無人化智能製造。在火花四濺的焊裝車間,只有機械臂在AI的精確控制下忙碌作業;在井然有序的總裝車間,幾千種零部件被機器人自動運輸、裝配……對傳統制造生產線工人的需求越來越少,那麼汽車主機廠的人才需求在哪?

透過招聘平臺上熱門的汽車主機廠所招聘的崗位或可窺視趨勢。記者查閱蔚來、理想等多家新能源車企的招聘官網發現,大模型算法工程師、人機交互、智能體等前沿技術的研究工程師等智能化專業崗位長期出現在部分車企的招聘列表中。同時,獵聘大數據顯示,在博士應屆生需求同比增長最多的新賽道中,排名前幾的AI大模型、智能製造、新能源、芯片等都與新能源汽車有所相關。脈脈高聘則在報告中指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帶動衆多相關領域的共同發展,如電機制造及售後、電控系統維護及檢測、電池保養及充電,充電樁建設及維護等領域,都需要用到大量的新能源汽車專業技術人才。

長城汽車總裁穆峰在上月曾公開發文感嘆人才難招。他表示,在新能源方向的行業趨勢下,各家企業都在努力尋求技術創新和優化,如電效率的提升、智能駕駛的算法優化,都需要大量的相關領域人才。

事實上,車企近年想方設法在加速人才“以舊換新”,以支撐其在創新技術研發上的人才儲備。譬如特斯拉、理想、一汽大衆、福特、廣汽豐田等,近幾個月來一邊在大批裁員,一邊則積極招聘新人。業內人士指出,在行業競爭不斷加劇的情形下,傳統的車輛工程學科,已經不能滿足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追求智能化、電氣架構等人才需求,在“降本增效”企業管理風向之下,“一邊裁員一邊挖人”的現象屢見不鮮。背後也反映出傳統汽車人才過剩,新能源方面的汽車人才相對緊缺的產業趨勢。

趨勢變革

智能駕駛創新加速催生“AI人才荒”

“請友商高擡貴手,少挖我們的人!”在今年5月20日的AI Day上,小鵬汽車CEO何小鵬罕見地向同行“求饒”。據悉,以智能駕駛能力見長的小鵬汽車,爲了持續提高研發團隊的實力,今年已放話再招募4000名人才,目標是AI、大模型、智駕等方面的開發者。小鵬的“居安思危”不無道理。隨着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汽車已經開始了新一輪的“人才荒”。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關於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提出穩步推進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運營,打造高階智能駕駛新場景。工信部等部門則公佈了20個“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鼓勵探索國資平臺、車企等多主體投資共建、聯合運營的發展模式。“政策對智能網聯汽車的推動,正加劇新一輪主機廠對智能化人才的需求。”資深汽車分析師申強指出,新能源汽車正進入激戰智能駕駛的關鍵時刻,誰家能擁有頂尖的智駕靈魂人物,組建出實力雄厚的智能駕駛研發團隊,或能先發制人,迅速佔領市場。

據中國人才研究會汽車人才專業委員會的統計,到2025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行業人才淨缺口約爲3.7萬人。脈脈高聘人才智庫數據顯示,智駕工程師人才供需比僅爲0.38。全球亦是如此,汽車智能化所需的電子控制,不僅需硬件開發者,也需更多軟件開發者加入。據日本經濟產業省預估,2025年全球汽車行業高級軟件人才缺口將達到2.1萬人左右。

業內觀察:解決人才缺口需“產學研”齊發力

顯而易見的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需要解決巨大的人才供需錯位。對於車企迫切期望解決當下的人才燃眉之急的需求,申強認爲,車企也只有兩條路可走,第一與高校結合,培養和招募人才;第二就是從其他公司挖人才。

業內人士則指出,缺口背後暴露出人才培養機制滯後、政策和產業需求對接不暢等問題。“一方面,產教融合還不夠深入;另一方面,人才培養數量不足。同時,政策的導向性還不強,校企人才雙向交流存在障礙。”張延華指出,尤其行業性培養滯後是引發新能源汽車服務技能人員短缺的根本問題。當前,業內已經形成了共識,持續加大以“產學研”多元多方協同育人,是解決新能源汽車產業人才短缺的突破口。

改變已在發生。據央視財經近日報道,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爲我國八大新興產業之一,其相關專業如新能源汽車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儲能科學與工程等在今年報考指南中備受關注。目前爲填補電動化、智能化所帶來的產業發展和人才缺失的鴻溝,國內越來越多高校設立起新能源汽車工程、人工智能等相關專業,與企業、科研機構一起謀求跨界融合和協同創新,在“項目化”的動手實踐中不斷完善人才培養生態。(廣州日報記者 鄧莉、夏銘)

來源:廣州日報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