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電視劇組二戰遺址取景 挺進「暗黑配水池」體降溫10度
高雄彌陀區漯底山,標高53公尺,屬惡地地形,日治時期1938年後,成爲高雄要塞砲兵陣地,漯底山成爲防禦岡山機場的堡壘,光復後,由陸軍砲兵營接收,民國95年解除軍事管制,成立「漯底山自然公園」,山上許多機槍堡、隧道、砲臺、碉堡等遺址,其中最特別是日軍戰時遺址配水池,內滿布樹根,配水池由8個馬蹄形隧道組成,水質清澈冰涼,體感降溫約10度,隱秘在樹林地下,鮮爲人知。
▲▼高雄螺底山發現二戰配水池遺址,內部漆黑,水質冰涼深及腰,終年不見光。(圖/記者宋德威攝,下同)
據瞭解,螺底山區域冬天時非常嚴寒,曾在此服役的軍人表示,晚上站衛兵都要穿防寒大衣再加上全罩式的頭套,纔可以安心的站崗。附近耆老表示,該基地離海近,早年也曾有「反共救國軍海上隊」着紅短褲的蛙人在此駐守。而電視劇「新兵日記之特戰英雄」,曾到此取景。
▲探勘小組着安全裝備及照明配備,利用繩索互相確保,探訪遺址。
舊城文化協會理事長郭吉清表示,由日軍文獻研判,漯底山配水池竣工時間約在1944年中,當時日軍在漯底山設有高射砲臺及觀測所,防守左營軍港及岡山機場,營區需要大量乾淨水源及消防用水。發現的配水池,以紅磚砌成,池子之間有7面磚造的導流牆及導流口,以特定的高低差,讓水源持續流動,維持乾淨。
文史工作者廖德宗表示,判讀二戰期間模糊地圖,發現左營軍區附近,還有一條延伸管線,經右昌,循省道臺17線道路,經過梓官,到彌陀的山頂路,以唧筒(加壓馬達)加壓至漯底山,這條日軍水管長約9.5公里,理論上輸往山上的管路,終點會有一個儲水設施,循此線索,探勘小組在漯底山找到日本海軍設施部配水池。
據悉,池內並無過濾或淨水設施,研判是一處高地的配水池,在山下以唧筒將乾淨水源,加壓打到山上的配水池,再以重力方式將水送至營舍。該大型淨水池,設置四個大型的通氣孔,其中之一設有爬梯可下到池子內作清理。北邊水池也發現直徑20公分的鑄鐵進水管與出水管。
考古學家也曾在漯底山挖掘到距今約1400-2000年間的「蔦鬆文化層」文物,部份文物存放於彌陀區農會文化展示館內。郭吉清說,該自然公園應把日軍配水池環境整理出來,相關單位應將整個漯底山軍事遺址作專案研究,配合周邊永安竹仔港、岡山機場防禦機堡,適合發展成軍事遺址文化觀光區。對此,能借由軍事遺址來帶動觀光人潮,也是對下一代最好的傳承。
【自行開車】由國道1號於岡山交流道下高速公路,沿介壽東路往岡山方向行駛,經岡山路口後接介壽路與介壽西路(省道臺19甲線)直行,再左轉沿頂潭路前行接石潭路直行,右轉接忠孝路口,右轉接臺17線,再往漯底山自然公園指標即可抵達。
▲二戰配水池遺址隱秘在樹林地下,內部結構特殊,令探勘人員歎爲觀止。
【更多新聞】►歎爲觀止 高雄市區地底藏着300公尺日軍隧道遺址►挖出200年城牆!建商通報「估減損5000萬」 文史團體誇:佛心來的►影/高雄200多處「戰時遺址」居全臺之冠 韓國瑜:規劃路線推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