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半導體是成功關鍵 谷月涵 深信大盤今年可期
寬量國際顧問何柏傑(左起)、寬量國際創辦人暨執行長李鴻基、寬量國際策略長谷月涵。 圖/寬量國際提供
寬量國際(QIC)策略長谷月涵(Peter Kurz)22日指出,臺積電長期扶植臺灣半導體供應鏈,將吸引外資進駐,QIC研究團隊預估,臺灣半導體供應鏈市值在2033年時將比現在成長10倍,達2,577億美元。QIC創辦人暨執行長李鴻基則表示,加上臺灣散戶透過ETF參與市場,相信今年臺股可期。
谷月涵認爲,據QIC對49家臺灣半導體供應鏈廠商研究,展望未來十年,假設自2022年至2033年臺積電與供應鏈廠商營收年複合成長率分別爲15%與16%,若以3倍市值/營收比,估算十年後臺灣半導體供應鏈廠商市值可望從目前的249億美元,2033年成長10倍至2,577億美元,市值佔臺積電市值比重可望從目前的5%提升至13%。
QIC顧問何柏傑分析,臺灣半導體供應鏈有幾個市場現象值得關注,首先是2019至2022年半導體產業上升循環中,臺積電ROE(股東權益報酬率)自21%上升至40%,同期間臺灣半導體供應鏈廠商的ROE中位數自13%增加至18%。
目前臺灣半導體供應鏈廠商的外資持股比例中位數僅有7%,不到臺積電73%的1/10,外資目前持有約3,430億美元的臺積電,對臺灣半導體供應鏈廠商的持股僅約47億美元,預估2033年臺灣半導體供應鏈廠商營收佔臺積電成本與資本支出達49%,顯示外資對臺灣半導體供應鏈的持股仍有很大的增加空間。
李鴻基說,去年臺股靠着散戶投資ETF變成亞洲最強市場,當外資回來,預估ETF規模會持續變得更大,今年非常有可能會挑戰3兆元,臺股未來相當可期。
谷月涵強調,總統大選後,許多選前不確定性將消除,市場重新聚焦基本面,臺灣半導體供應鏈持續受惠AI、HPC需求與消費性電子產業結束庫存調整,迎接新一輪的產業成長循環,其中QIC團隊持續追蹤臺灣半導體供應鏈爲主的產業鏈上中下游,包含上游的IP、ASIC與IC設計,晶圓製造端的建廠、設備、耗材、零組件、代理商及封測端受惠先進封裝CoWoS、Chiplet小晶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