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容頂級尺度炸裂,奧斯卡影后大魔王扛大旗,這美劇卻僅7.8分?

有一種劇,沒狂熱高分,沒現實話題。

站在點擊角度,說不說都行。

但如果真不說。

Sir又覺得,這麼多年電影好像白乾了:

免責聲明

Disclaimer

近期觀感最舒適的美劇。

一個名字入股:

阿方索·卡隆(《羅馬》《地心引力》)首部電視劇,改編自同名暢銷小說。

兩個名字上頭:

凱特·布蘭切特,和你一定眼熟,又說不上來是誰的:

《波拉特》男主。

這回褲子穿上了,還把中產紳士演得入木三分。

目前更新四集,豆瓣7.8,imDb7.1,口碑平平。

追不追?

不想帶腦子,只想爽一把,那《免責聲明》比不上一分鐘三個反轉的短劇,甚至很多精心鋪排的設計,在很多人眼裡是“節奏拖沓”。

但如果你跟Sir一樣。

認爲好的故事,不該只有現實批判和話題指向,還要雕琢敘事、影像、表演……最好不是劍拔弩張,而是餘味悠長。

那它,會是你的天選榨菜。

免責聲明:

已婚人士,請在伴侶的不陪同下觀賞。

如果影響到家庭和諧,本號拒不負責。

01

故事分三條線展開。

準確地說不是三條線,而是三個視角。

第一條線,是一個成人局:

搖晃的車廂,外邊風景獨好,這邊女聲妖嬈。

“蕩婦”拼了命說不要停,“快槍手”拼了命不要那麼快停。

不過這麼惹火的開頭,卡隆只捨得給三分鐘。

雖然……後面尺度大得有些驚人,甚至到了有人建議卡隆直接拍porn的程度……但我們就此打住。

先看另一條線,也是劇集的主視角:

女人和老公出席頒獎禮。

她是爲真相戰鬥的記者,最近拍了部揭露黑暗的紀錄片。

(巧了,大魔王也演過一部記者片就叫《真相》)

不管什麼角度看(絕對不是花癡),女主都完美得無可挑剔:

事業順、婚姻甜、氣質佳。

可就在這晚。

她收到一本神秘小說。

她越讀越慌,慌到大半夜起來吐。

這小說寫的,不就是我?

老公安慰:

你這共情能力是不是有點超過?小說會有你這麼美麗優秀的女人嗎?

但好話越多,女主越崩潰:

不,不……你從來都沒有真正認識我。我纔不是你想象中這樣,我自私自利,歇斯底里,瞞着你好多好多事。

緊接着她發現。

這小說不是實屬巧合,而是復仇工具。

她的兒子最近也收到了一本,沒有閱讀習慣的他,居然讀的津津有味。

更表示:

結局挺爽的

是她活該

誰讓她是個自私自利的綠茶婊

來。

順便欣賞下大魔王的演技:

一個無力站立的背影,一張蒼白素顏的臉。

同時演出了被兒子痛罵後的羞恥、憤怒、恐懼、絕望……

那麼,女主到底幹了啥?

別急。

我們來看第三條線:

老人剛死了妻子,悲痛欲絕。

他收拾遺物時發現,老婆生前寫了本小說,旁邊還夾着一對性感牀照。

不過,老人毫無感覺,反而越看越氣:

我認得這個女人

只是在那之前

我以爲這跟我悲慘的人生沒有直接關係

簡單來說,這就是一疊裸照和一本小說引發的復仇:

拍照的人,就是開頭提到的“快槍手”。

他在意大利旅行,在地中海偶遇了曾經的女主。

那已經是20年前的故事了。

在這個浪漫的度假勝地,一個是女友家裡有事不得不離開,剩下男生一人,一個是老公公司有事趕回去處理,剩下女主一人。

荷爾蒙少年遇上憂傷熟婦。

會發生什麼事?

卡隆在此展示了大師級的拍法:

用嗑藥視角的光暈鏡頭來表現情慾。

和一段暗喻十足的對話,來交代忘年戀的性張力。

-你知道這是地中海吧?

-額 我知道

-但你剛纔說,這是“海洋”,不,這是“海”

-哦對 是sea 不是ocean

可你細想,快槍手真的說錯了嗎?

或許沒有。

因爲:

sea,是地中海的屬性。

ocean,是他心裡慾望的描繪。

02

沒錯,這是一個“婚內出軌”的故事。

事實上,人類所有精彩的故事,都是關於“出軌”的故事。

犯罪是出軌。

婚外情是出軌。

放棄平庸甜蜜的六便士,執着於虛幻艱苦的水中月。

也是一種出軌。

同樣是描述慾望。

國產劇的拍法,是慫恿你罵渣男,戰小三,推動婚姻幸福。

日劇的拍法,比如《晝顏》——是把偷情拍成純愛,從慾望的漫溢,看婚姻制度、性別分工對天性的束縛。

而美劇,則是要透過越軌,扯下人類發明的各式面具。

劇中的老公,收到了小說和附贈的大禮包:

老婆裸照。

從拍攝的牀,到睡衣的款,老公都能清晰辨認。

唯獨無法辨認的是:

老婆的姿勢。

比脫衣舞女還挑逗的老婆,是他不曾認識過的老婆。

但這疊裸照,卻提醒了他無數個他本來可以爲了婚姻和諧,而強迫自己接受的事實:

老婆總以偏頭痛爲由,拒絕和他做愛。

就算做了,也像做任務,不那麼享受。

他開始胡思亂想:

所以這女人要做記者,就是爲了頻繁出差,方便出軌嗎?

這段夫妻吵架戲,有點俗氣,都俗得有點像國產倫理劇了。

但你留意倆人同時出現的微表情:

原來是吵着吵着,吵到了一個事實:

拍裸照的少年,已經死透了。

上一秒,老公還義正嚴辭,認爲老婆疑似睡了未成年人。

下一秒,他聽到少年死了,像放下心頭大石。

老公在意的,是老婆做沒做、怎麼做、做幾次嗎?

是。

畢竟善妒和佔有,是人性的一部分,愛情的大部分。

但吵架的開端,老公質問的第一句話是:

萬一裸照被公開怎麼辦……

比背叛更糟糕的是。

你的出軌,有辱我的雄風,有辱我們這個階層的人,完美婚姻的斯文。

那麼問題是,女主到底做錯了什麼?

只是簡單的出軌?

這也是《免責聲明》最大的看頭:

不是故事多撲朔迷離,牀戲尺度多異想天開。

而是敘事的詭計多端。

△ 雖然真的很迷醉

來到第四集,故事的疑團似乎已經揭開:

在第一條線裡,我們看到了女主主動勾引‍了少年,言辭就能讓你‍高潮。

‍‍

性愛技巧更是直抵彼岸。

結果呢?

少年深情,不可救藥愛上女主,而女主不想被糾纏。

終於有一次,女主的兒子落水。

少年奮勇去救。

可兒子救回來了,少年卻因爲女主的私心冷漠,而耽誤了救治時間。

葬身於地中海。

聽起來,這是一個沒有任何灰度的故事是不是?

受害和施暴,癡情和冷漠,形成過於明顯的對照。

難怪劇裡讀過小說的人都說:

女主活該。

但卡隆,難道只是要拍一個批判蛇蠍人婦的故事嗎?

03

當然不是。

如果夠細心,就會發現這部劇看似平淡地講述着一個復仇的故事。

但其實暗含機鋒。

比如,旁白。

前面Sir提到劇集分爲三條線敘事,其中20年前的故事出自小說的內容,是沒有旁白的敘事,被複仇的女主、復仇的少年父親都由旁白推進情節。

可你猜這兩條線的旁白有幾種風格?

三種。

少年的父親是第一人稱敘事,講述他的悲慘回憶,以及復仇過程中的手段,而女主,當鏡頭對準她時,旁白是第二人稱的“你”,試圖讓人共情,而當鏡頭對準丈夫時旁白則是第三人稱,聽起來,甚至是有些得意的語氣。

這樣的設計,顯然是故意爲之。

可爲什麼這麼安排?

再比如,畫面。

劇集中,女主勾引少年的所有畫面,都被拍出了似真似假的虛幻感。

一個對照是:

現實情節,冰冷灰暗。

小說回憶,溫暖朦朧。

這不禁會讓你去想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小說,是誰寫的?

喪生少年的母親。

奇怪的是。

她唯一擁有的線索,只有女主的裸照,那麼倆人的相遇、做愛、拍攝、爭吵、意外……

她又通過什麼拼湊而成?

所有讀過故事的人,無一例外確信:

受害者是少年,和他的一家。

默認施暴者必然是女主。

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少年的母親只是率先的敘述者,而並不代表,這就是真相的全部?

更比如,細節。

女主再三重申:

我沒有和少年“做過”。

離婚邊緣,她向丈夫道歉,但她仍拒絕承認,少年是她的“情夫”。

甚至咬牙切齒,一字一句:我就希望他死。

此刻女主如果只想哄騙丈夫,挽回婚姻。

那麼最聰明的做法,顯然是表現出悔改,而不是刺激對方神經。

那這是不是說明:

女主有更大的難言之隱。

甚至。

她纔是受害的一方?

故事目前只呈現出了表面的冰山,還沒進行到暗流涌動的那一步,但根據已有的細節,Sir不禁猜測:

也許出軌只是個幌子。

卡隆要探討的,是人心的操控。

怎麼說?

還記得劇集開頭,女主獲獎時,主持人唸了一段頒獎詞。

千萬要注意故事和形式

它們的力量能讓我們接近真相

但也是危險的武器

可以操控人心

意思就是,我們要警惕“講故事”的影響力,有時候講好一個故事可以能看清事情的本質,而有時候,講故事,只是某些人爲實現某些目的,所使用的工具而已。

就像卡隆接受《綜藝》採訪時說的那句話:

“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像一個敘事占主導地位的時期……你可以在政治領域看到這種情況,而且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

這是對當下環境的一種審視。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免責聲明》的敘事極具迷惑性。

比如第二集安排的細節,明擺着就要告訴你:

女主擅長操縱人心。

剛拿完紀錄片獎。

助理開玩笑:不如你在西蒙(職場的競爭對手)面前炫耀一下吧?

她搖頭。

你以爲她不愛凡爾賽。

結果直接殺人誅心:

哎呀,我這紀錄片要拍成電影了,據說還要請頂流來演,好苦惱呀。

茶吧?

結合她的記者身份,她丈夫多次提及的,女主有人格問題……

你大概率也會掉進卡隆的陷阱:

女主這麼會裝,怎麼會是好貨?

但再仔細想。

爲什麼我們會傾向於相信,少年一定就是受害者?

因爲卡隆不斷對比和渲染,失去獨子之後,這個家庭的貧苦和絕望。

母親悲傷過度。

無法再去工作,五年沒出過門。

父親爲了維持生計,明明劍橋畢業,也得做二流學校的老師,批改他認爲是垃圾的作文。

而女主呢。

房子越搬越大。

事業越做越好。

爲了維繫婚姻和家庭,沒有坦白過去,甚至在少年死的時候,還跟警察說:我不認識他。

可是如果,過去對她來說,同樣是一次無法直面的心理創傷呢。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作爲觀衆,也被主觀性極強的敘述帶跑,粗暴地預判了女主的罪名?

這就是Sir推薦《免責聲明》的原因。

如果忽視了阿方索·卡隆看似虛張聲勢,實則步步爲營的敘事技巧。

你會看到是一個毫無表達的桃色犯罪故事。

但如果你看得細,或者對過於理所當然的懸念鋪排,抱着警惕和懷疑。

那你又會打開一片全新的世界:

操縱人心的,到底是女主,還是少年?

抑或是。

小說的作者,和放出了很多煙霧彈的卡隆?

最後,再說一個細節。

看到一些觀衆評論,這部劇的牀戲部分,是“假情色真男凝”。

坦白說。

Sir覺得,這同樣是卡隆的技巧之一。

或許,他就是故意把情色拍得特別“男凝”(雖然Sir並不認同這個說法),才能凸顯他真正的表達,爲結局的反轉帶來更強的後勁?

別忘了:

少年,也有一臺相機。

他看似無法自證。

但他拍的裸照,恰恰就是一種表達,是一種不知不覺間,可以影響觀者的隱形操控。

或許卡隆要說的,還不只是一個反轉的女性故事,他想要拆穿的,也不僅僅是人性的面具,婚姻的虛僞,道德的混沌。

更是拍攝者、被拍者、觀看者之間微妙的權力關係。

Sir已經記不清,多久沒看到這種有實驗性的作品了。

就衝這點。

入坑不虧。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